自从拜唐僧为师以后, 孙悟空知恩图报, 对唐僧的感情不只停留在理性上, 而且在感性上也极为真挚、深厚。特别是在生死关头, 他首先想到的是师父。孙悟空遭红孩儿火攻后落水, “被冷水逼了, 气阻丹田, 不能出声”,“绻曲四肢伸不得, 浑身上下冷如冰。”“幸得八戒按摸揉擦。须臾间, 气透三关, 转明堂, 冲开孔窍, 叫了一声。”他叫的是什么? 是“师父啊!”沙僧被感动得说道: “哥啊, 你生为师父, 死也还在口里哩。”悟空被搀到松林之下坐定。少时间, 却定神顺气, 止不住泪滴腮边, 又叫了一声: “师父啊! 忆昔当年出大唐, 岩前救我脱灾殃。三山六水度魔障, 万苦千辛割寸肠。托钵朝餐随厚薄, 参禅暮宿或林庄。一心指望成功果, 今日安知痛受伤!”第51回, 在金山, 唐僧被捉, 孙悟空的金箍棒被兕大王套去, 空着手败了阵, 来坐于金山后, 扑梭梭两眼滴泪, 叫道: “师父呵!”诉说着他们师徒的昔日恩情。唐僧师徒经过狮阿岭, 孙悟空被妖怪摄入阴阳二气瓶中。按此宝贝功能, 能将人“一时三刻, 化为脓血”。不一会儿,悟空的孤拐烧软了! 将被弄做个残疾之人了! 悟空这危难时刻首先想到的仍是师父。他说道: “师父啊! ……我与你苦历诸山, 收殄多怪, 降八戒, 得沙僧, 千辛万苦, 指望同证西方, 共成正果。何期今日遭此毒魔, 老孙误入于此, 倾了性命, 撇你在半山之中, 不能前进!”在生死关头他心中想的只在师父, 是他们的取经大业。可见他对唐僧的感情胜似君臣父子。而对于这种感情, 悟空又是不能移至别人身上的。唐僧师徒在路过平顶山时, 孙悟空去莲花洞见妖怪母亲时, 怕见了要行跪拜之礼, 竟哭了起来。书中说道, 悟空“在二门外仰着脸, 脱脱的哭起来, 你道他哭怎的, 莫成是怕他? 就怕也便不哭, 况先哄了他的宝贝, 又打杀他的小妖, 却为何而哭? 他当时曾下九鼎油锅, 就煠了七八日也不曾有一点泪儿; 只为想起唐僧取经的苦恼, 他就泪出痛肠, 放眼便哭。”他说:“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 止拜了三个人: 西天拜佛祖, 南海拜观音, 两界山师父救了我, 我拜了他四拜。为他使碎六叶连肝肺, 用尽三毛七孔心。”在他眼里,取经是次要的, 为了这经, 要给妖怪跪拜是值不得的。后来为什么还是跪拜了呢? 是为了救师父。
关于孙悟空保护唐僧取经, 是作者精心安排的。对于如来佛来说, 有没有把他作为内定人选, 语焉不详。他没有将他打死, 仅压在五行山下, 是否是手下留情, 就是为了留作后用, 他没有说。他仅说了句:“待他灾愆满日, 自有人救他。”也许他早料到观音寻取经人的保护者, 必定是他, 便由观音来点化, 让唐僧来实施。但书中并未如此交代。而仅只是说了:“不许在霄汉中行, 须是要半云半雾, 目过山水, ……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 你须是劝他学好, 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由此说来, 观音之遇解悟空并劝其做取经人徒弟看似有点偶然性。
不管是事先安排的还是偶然路撞的, 这件事对于悟空来说, 绝对是一件好事。一是脱离了灾难, 二是有了施展才能之机会。西方路上有很多上天安插的、地上自生的妖魔鬼怪, 给他以充分的用武之地。所以他立即“声声”答道: “愿去! 愿去!”
菩提祖师教了悟空长生之术, 又教他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他又从龙宫索得金箍棒和全副盔甲, 成了一个大王。玉帝不知用他, 结果闹得两败俱伤。冥冥之中有了这种安排, 悟空才有周正的实事可干。他在西方路上, 有着一种侠肝义胆, 且精力旺盛, 一听说擒妖捉怪就兴奋, 就浑身来劲。
唐僧过高老庄, 悟空要为高家捉妖, 对高太公说: “因是借宿, 顺便拿几个妖怪儿耍耍的。动问府上有多少妖怪?”把拿妖当作好玩的事。悟空收了八戒, 高家送上金银、衣物表示感谢。悟空拿了一些碎金碎银给高家仆人高才, “权作带领钱”谢他。并说:“以后但有妖精, 多作成我几个, 还有谢你处哩。”乌鸡国王托梦给唐僧, 唐僧又告诉悟空。悟空随即笑道: “不消说了, 他来托梦与你, 分明是照顾老孙一场生意。必然是个妖怪在那里篡位谋国, 等我与他辨个真假。想那妖魔, 棍到处立要成功。”他把捉妖当作一场生意, 真有趣。
唐僧师徒过驼罗庄, 悟空闻听说有妖怪, 就朝上唱个喏道: “承照顾了!”八戒道: “你看他惹祸! 听见说拿妖怪, 就是他外公也不这般亲热, 预先就唱个喏!”悟空说:“贤弟, 你不知, 我唱个喏就是下了个定钱, 他再不去请别人了。”说得多么轻松。
其实, 还是如来最懂悟空, 封他为“斗战胜佛”,实是对他一直生活在斗战之中并常获胜利的褒扬。
从上述种种可以看出, 孙悟空因为大闹天宫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五百余年, 饥餐铁丸, 渴饮铜汗, 度日如年。他想脱离苦海, 重获自由。如来造经度东土之人, 需要一个取经人, 还需要有保护取经人的人。这给悟空带来了机会。悟空为了争取生存权, 走上了观音给他指出的一条“门路”, 做了唐僧的徒弟兼保护人。悟空保护唐僧全始全终, 是在履行和实践自己的承诺, 他相信“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和“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的人生规范。同时, 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一路降妖伏怪, 也让他有实事可做, 因而也充分施展了他的才能, 实现他的人生价值。这是他不离不弃保护唐僧的全部源因。保唐僧取经完全不是由于紧箍咒的约束, 而是, 他做了唐僧的徒弟,尽职尽力地保护唐僧, 但也不认同唐僧的一切。他有他的做人原则和人生追求。
上一篇:出差异乡宾馆里的歌声
下一篇:十八罗汉的名称和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