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诞生到销毁:细看一张人民币的“生死旅程”(3)

2020-04-12 15:08 35539 移动版

  肖文辉告诉记者,由于全球经济下行也影响到了蒙古国,加之电子支付的发展和中银香港通过空运等方式分担了一部分跨境现金的运送任务,今年人行二连浩特支行对蒙古国的人民币现钞供应量有所下降。在最高峰的2011年,对蒙古国提供钞票多达38.15亿元,而今年截至10月份约为10亿元。

  过了二连浩特的蒙古口岸和一公里的缓冲带,就到了蒙古国境内,至此人行锡盟中支这次的发行基金调运工作算正式完成。

  3、回收

  因工作特殊性 一工人称亲戚不知自己工作地点

  正如人有生老病死,人民币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通后,也会因为残损污染,而被商业银行回收后上缴央行发行库,退出流通领域。而人民银行将根据国家需要、社会经济发展、回笼残损币的情况,重新计算市场需要多少现钞,做出货币印刷流通计划,指导人民币发行。

  在南京钞票处理中心,数以亿计的退役人民币在这里完成最后的使命,经过复点、清分和销毁,被粉碎成残钞废料送到生物发电厂成为燃料。

  人民币在钞票处理中心的第一站是复点车间。在这里,帽子、口罩、手套全副武装的复点员们会对一袋袋人民币进行复点,以核对上缴残损币的数量,并甄别出假币。

  开工的铃声响起,每位复点员都分到了一编织袋的人民币,据复点车间业务主管张立军介绍,每个编织袋中根据面额不同,有40至50捆人民币,每捆有十把人民币,每把人民币为100张。复点员们先清点了每捆人民币确实为十把,随后检查了每捆封线复点员、检查员、银行名称是否齐全,利索地剪开封线,将人民币放入验钞机中。

  张立军告诉记者,在机具没有普及的时候,复点员们凭手感就可以摸出假币。现在有了验钞机,最快的复点员点完每捆一千张人民币只需要两到三分钟。复点员清点好的钞票还会经过两轮抽查,因此误差极小。

  除了复点车间,清分车间的工作也同样繁琐而重要。清分车间主要负责清点分辨50元与100元的大面额人民币。一名工作人员将钞票剪封后送入清分机,清分机会自动筛查,可以继续流通使用的钞票从出钞口出来,由另一名工作人员捆扎好上缴央行,而无法继续使用的则被清分机直接销毁。

  清分车间的工作人员董女士说,自己所在的机器每天要处理240捆人民币,由于自己工作的特殊性,亲戚朋友都不知道自己的工作具体内容和地点。

  ▲回收的百元残损币最终被粉碎压块,它的下一站是被焚烧发电。压成这样一块废块需要原面值约为2万至3万元的人民币。

  4、销毁

  30吨纸币可发电约3万度

  残损币复点完毕后,记者随之来到了销毁车间。车间内伫立着一台两层楼高的大型销毁机器。一袋袋残损币被放在传送带上送入大型销毁设备中,在粉碎机中先粉碎成条,再被碾磨成粉末状。由鼓风机将这些钞票碎末吹入压块机中进行压块,随后装车运送到发电厂。

  粉碎后的人民币唯一的区别就是,百元人民币被压成了红色的圆柱形,其余面额则是青绿色的方砖形。

  销毁科李科长告诉记者,每台机器如果正常运转,一天大概销毁7到8吨、150至160袋人民币,但每天的销毁计划需要按照货币经营处的指令进行。销毁环节配备了6个操作员、4个管理员和1个监销员,分别来自三个不同部门,互相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