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装修羊毛出在羊身上 开发商挣二次钱
现在有很多购房者讲求快速便捷,为了省去装修的麻烦,会选择“拎包入住”的精装房。但面对如此大量的精装修房,并不内行的消费者稍不留心,就会落入开发商精心设计的“精装修陷阱”中。
据中国经济网生活频道了解,国家住建部对房屋精装修是这样认定的:墙面、橱卫全部到位。即指房屋交钥匙前,所有功能空间的固定墙全面铺装或粉刷完成,厨房和卫生间的基本设施全部安装完成。但具体到每套精装修住房,需按照开发商和购房人签订的合同为准,装修标准不低于样板间标准。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精装修住房的购房者时常和开发商就装修标准发生纠纷。这是为什么?陕西广播电视台《今日点击》记者曾就此咨询了一位从事房地产行业多年的业内人士。
该房地产业内人士表示:“精装修实际羊毛出在羊身上,开发商挣二次钱,合同规定模糊,什么品牌之类的,样板间做得特别好,就是为了吸引人,还有很多猫腻,不能光听宣传。”
识破“精装房”三大质量陷阱
陷阱一:材料质量有问题
案例:青岛的王先生和女朋友在新都心区域选购了一套精装房源,1200元/平的精装标准。等到交房,结果发现竟遭遇了“纸板门”,小两口上网一查,发现原来自家的这种情况不是个体现象。南宁的购房者吐槽某泉房子装修,看样板间时觉得这就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好居所,从样板间来看完全对得起3500元/㎡的奢装。最后拿到的房子,却出现了墙角开裂、墙体剥落、发霉等,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陷阱二:标准有水分
案例:成都高新区交子大道某楼盘号称国内第三代精装高层豪宅,但其装修标准和装修材料等却极为不透明。在专业分析师调研的过程中,除了部分家电能查出具体的品牌,很多家具开发商都无法提供品牌及渠道。对此,开发商给出的解释是这部分家具将会请顶尖的团队进行定制,那么问题来了,虽说是定制,但究竟是不是顶尖的团队谁也不知道,或许确实是顶尖的团队,但也可能只是某个小工匠。
陷阱三:货不对板
案例:重庆的佟先生为了省去装修的麻烦,在渝北区购买了一套精装房,圣象木地板、欧派橱柜、TOTO洁具等装修材料均为名牌,2000元/每平方米的装修标准可为自己剩下了不少装修费用呢。终于等到接房时,佟先生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了,拉壁橱的门,发现开起来并不灵活,卫生间的装修做工也很粗糙,品牌与合同所述完全不符,佟先生失望至极。和开发商协商,销售人员指着装修标准后面的小字——“前述装修标准经开发商同意,装修公司可以同等或相近品质的材料设备替代”,说他们只是按照合同换了品牌而已,不涉及违约行为。佟先生这才明白自己贪了便宜吃了大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