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国上将蒋介石嫡系陈明仁将领(7)

2020-04-22 14:56 8091 移动版

  1946年4月15日,陈明仁率国民党军第七十一军进至四平前线。此时中国的形势是,国共尽管都还处在战略过渡时期,但“关内小打,关外大打”的局面已然形成。因此,国民党军第七十一军一到四平前线,就与国民党军新一军联手攻打林彪指挥的驻四平的东北民主联军。

  陈明仁与林彪的交手立即展开。陈明仁说:“不攻下四平,绝不罢兵。”林彪誓言:“死守四平,寸土不让。”真是针尖对麦芒!两支部队打得是难解难分,一打就打了整整一个月时间。国民党军死伤1万余人;东北民主联军伤亡8000余人。

  死拼,显然要让东北民主联军吃大亏。毛泽东致电林彪强调:“(一)四平我军坚守一个月,抗击敌军十个师,表现了人民军队高度顽强英勇精神,这一斗争是有历史意义的。(二)如果你觉得继续死守四平已不可能时,便应主动地放弃四平,以一部在正面迟滞敌人,主力撤至两翼休整,准备由阵地战转变为运动战。”5月18日,林彪决定撤出四平。

  四平是当时辽北省的省会,位于中长、四洮、四梅铁路的交点,为东北交通、工业及军事重镇,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林彪撤出四平后,陈明仁率七十一军进驻四平,为损失严重的部队补充兵员,整训士气,构筑工事,修固城池。直到1947年5月,林彪指挥东北民主联军发起夏季攻势,又打到了四平城外。林彪决定夺取四平,报当年的一剑之仇。

  此时如果四平失守,国民党军在长春、沈阳将孤立无援。蒋介石电令陈明仁死守四平。陈明仁认为“自己平生打仗以克敌制胜而称著,又是蒋校长的学生,当应效忠于蒋”,因此立下遗嘱,日夜督战,死守四平40多天,巷战19个昼夜,顽强抵抗住东北民主联军的进攻。后来,陈明仁在自传中承认,这是“我平生一段罪恶最深的历史”。

  七十一军的四平战绩,让蒋介石看到了希望,急令4个军增援四平。东北民主联军根据敌情变化,于6月30日放弃攻城,撤围四平。7月1日,毛泽东致电林彪:“四平战役虽未全部解决敌人,但已取得经验,给了敌人很大打击。”

  陈明仁死守四平,闻名一时。由此,陈明仁晋升为国民党军第七兵团司令官。但好景不长,国民党政府不久派陈诚任东北行辕主任。早年因预备第二师番号之争的陈诚对陈明仁怀恨在心已久。因此,陈诚到东北后,明察暗访,抓住了陈明仁几个“短板”,撤了陈明仁的职,让陈明仁回南京休养闲居。

  对于陈明仁在南京休养闲居之事,陈明仁的儿子陈扬钊回忆说:“我父亲怀着满腔的怨愤,在南京赋闲期间,脱去军装,穿上长袍,留着胡须,每天与儿孙们游玄武湖、灵谷寺、栖霞山、燕子矾、中山陵等地。他最喜欢到中山陵和廖仲恺的墓园,我们常与他陪客人在那儿照相。平时多与老友们打麻将,这是他最喜欢的娱乐。这段时间里他由于心情不舒畅,还经常饮酒。他的酒量也是闻名的,一次饮一瓶贵州茅台也不醉。有时到朋友家,高兴时喝得酩酊大醉而归,由副官背他下车。他醉酒从不乱讲话,只是昏昏入睡。”

  自此,陈明仁因蒋介石不能主持公道而隐怀异志。更让蒋介石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一手栽培的陈明仁,在1949年8月4日,竟然与程潜领衔通电起义了。

  此时的陈明仁已就任国民党军华中“剿总”副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官,率第二十九军、第七十一军驻扎在湖南长沙。全国解放大势所趋之时,陈明仁宣誓:“军人以保国卫民为天职,明仁忝膺省政,服务桑梓,既爱国,复爱乡士。”

  于是,陈明仁和程潜率国民党所属长沙“绥靖”公署、第一兵团部辖3个军9个师和3个保安师等共12万余人起义(其中,有顽固军官带4万人起义后不久叛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