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8月7日,云南省军区在玉溪组建营级外籍军人收容所,至1989年4月,共接受越军战俘94人。此外,接受安置越军投诚人员24人,职务最高的是越军一名少校、师副参谋长。我军两个外籍军人收容所共接受越俘160人,90年代初全部释放。
我军与越军交战10余年间,共俘获越军战俘1926人,军衔最高的是被我军导弹击落的越军371师921团第3飞行大队大尉飞行员陈尊和少校、师副参谋长。
越俘的主要成分是越南人民军、民军、公安兵和其他武装人员。其民族构成主要是京族,其次是居住在中越边境地区的壮、苗、瑶、岱依等少数民族。
越军战俘与美军、日军战俘不同,据我军战俘管理人员介绍越军战俘的特点有3个方面:一是越军长期处在战争环境和贫困落后的经济条件下,养成了吃苦耐劳、勇敢善战的习气和顽强的生存能力。
越军建军以来,从未间断过战争,因此,战斗骨干多,排以上军官大多打过仗,实战经验丰富;越军士兵多数在入伍前是民兵自卫队员或在读中学时受过初级军事训练,具有一定的军事素质。
上一篇:裸体国军被解放军押送的罕见场面
下一篇:英雄杨根思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