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自身形象的希特勒,曾用了什么办法,让英法将他视为和平爱好者?希特勒原定进攻波兰的计划,为什么在最后一刻,被推迟了六天?而为什么在德军将领眼里,这个计划却是被提前了六年呢?
1918年,德军在法国节节败退,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9月28日,英法联军成功夺下马尔宽渡口,英军战斗英雄亨利·坦迪,一路上冲锋陷阵、异常英勇。战斗进入尾声时,信奉骑士精神的坦迪,放过了一个德军伤兵,一个半月后,德国投降。
谁也没有想到,坦迪一念之差的仁慈之举,放过了英国未来最大的敌人。那个德军伤兵的名字,叫做阿道夫·希特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1933年,希特勒作为纳粹党领袖,担任德国总理,他曾多次表示,要向法国复仇。欧洲大陆战云密布,无论是德国、还是英法,都在整顿军备,准备战争。就在英法全力防范德国西进的时候,希特勒突然矛头一转,将锋芒对准了东边的苏联。
1936年,德国分别与意大利、日本,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欧洲和亚洲的法西斯主义者,联手共同对付苏联。这让全世界都大出意外,很多英法领导人以为,希特勒也许会成为自己反对苏联的盟友。
希特勒深知,以当下德国的军事实力,还不是挑战英法的时候。但他判断,英法绝不是天下无敌的世界霸主,很可能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
1937年7月7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首先在亚洲点燃。围绕着侵略和反侵略,中日两国集中起全部精锐,在上海进行决战。三个月的时间里,日军总数的10%以上,即四万多日军,日军有史以来最精锐的部队,在上海遭到歼灭,而中国的黄埔精锐也几乎伤亡殆尽。
中国军队的顽强作战,没能换取英法等国的支援,日军更加肆无忌惮,英国驻华大使许阁森,被日军炸成重伤,英国对日本还是一让再让。
11月5日,日军第十军司令官柳川平助,率军自杭州湾登陆,突袭中国军队侧翼,淞沪战场迅速逆转,中国军队开始全面撤退。中日两国在上海进行的大决战,震动了世界舆论,而英国人的软弱态度,极大地刺激了希特勒的野心。
正是在11月5日当天,中日决战大逆转的当天,希特勒召集德军高级将领,召开秘密会议。他提出了一个让在场的所有人大吃一惊的疯狂计划。那就是,在德国军事力量远不如英法的情况下,将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并入德国,为德国在欧洲争取生存空间。
听完希特勒的演说,他的将领们全体热烈鼓掌,但鼓完掌,他们用德国人特有的严谨,告诉希特勒,英法不会对此事坐视不管。
但狡猾的希特勒,有对付英法的秘诀,这又是什么呢
四天后,英国议长哈利法克斯访问德国,得到希特勒的热情接待。两个人一起吃饭时,长期以来被英国人视为敌人的希特勒,却用一句话,打动了哈利法克斯。保持素食习惯的希特勒说:“你们英国人喜欢打猎,但你们拿着现代化的武器,可怜的猎物却手无寸铁。”
上一篇:叙利亚武装分子用避孕套炸弹防空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