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因不服从指挥就斩杀了自己的儿子?

2020-05-21 14:29 33519 移动版

  戚继光是明朝嘉靖皇帝年间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戚继光是山东登州人,出生将门之家,自幼便立志驰骋疆场,保家卫国,曾挥笔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著名诗句。戚继光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守卫海疆、抵抗倭寇,也就是消灭海上强盗。因此,戚继光是我国著名的抗倭名将、民族英雄

  明朝嘉靖年间,海上的“南倭北掳”是明朝的两大隐患,“南倭”就是长期侵扰东南沿海主要是闽、浙、粤一带的日本海盗。“北掳”就是与明朝中央政府敌对的北方蒙古族。当时,东南沿海的日本武士、浪人、海盗等,在日本官府的支持下,与中国沿海的地方官僚、土豪、奸商狼狈为奸,在中国万里海疆大肆烧杀抢掠,为害百姓。嘉靖二十三年,17岁的戚继光承袭父职,担任登州卫指挥俭事,负责沿海一带的防守,从此开始戎马生涯。

  戚继光统军打仗,军纪严明,违令者定斩不饶。为此,便有了几百年来一直在闽、浙一带广为流传的戚继光斩子的故事。在福建莆田,这一故事还被改编为闽剧《戚继光斩子》,以艺术的形式在民间盛传不衰,此外,福建的宁德、连江、闽侯,浙江义乌等地也有类似的传说。那么,所谓虎毒不伤子,戚继光为严明军纪杀了儿子是真的吗?换句话说,戚继光斩子的故事是不是历史事实?又到底发生在哪个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