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二战战俘营:沦为日本731部队细菌武器试验品(2)

2020-02-23 10:19 34308 移动版

  日本人的工厂里需要懂英语的“苦力”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美军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日军曾猖獗一时,在东南亚地区俘虏盟军近20万人。据记载,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先后关押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新西兰六个国家的战俘2018人。

  1942年11月,战俘进入北大营“奉天俘虏收容所”临时营区。1943年7月,日军用来关押战俘的新营区在沈阳东郊建成,这就是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

  今日走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记者看到一件号码牌,它的正面写着“满洲工作机械株式会社”,背面编号“1051”。这是第1051号战俘、美国陆军下士罗伯特·菲利普斯当年在沈阳战俘营劳役时佩戴的。

  满洲工作机械株式会社(英文简称“MKK”)是日本三井公司和美国福特公司合作的机床厂。而工厂里的很多核心设备都是美国制造,因此也需要大量懂英文的技术工人来操作,所以,美军战俘自然成为日本人的首选。

  王建学教授说,“MKK”位于当时大东区珠林街二段第7号(即后来中捷友谊厂的位置)。它一直为日本军工企业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并成为支撑日本军事工业机械加工行业的支柱之一。除了为大型军工企业生产机床等设备,还直接生产日军所需的部分武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