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将加上将是指合于晋任上将者,因为员额所限,先加上将衔。待二级上将出缺,正式授予上将军衔。原来,当时国民政府的上将(二级上将)是有名额限制的,总共限额22人。美军也有类似的限额,美军现役上将(四星):陆军不超过7个、空军9个、陆战队2个……有名额限制是为了避免将军满天飞的情况,要不然就像朝鲜一样将军比美国都多,元帅次帅一大把了!和平年代22位上将够用(我军现役上将也只有27人,但没有明确的名额限制),但到了战争年代,这么点名额就不够用了,诸如傅作义这样的都很年轻,一时半会这个名额也空不出来。怎么办呢?就设置了这么一个中将加上将。
中将加上将,其服制军衔与上将相同,行使上将职务,但俸薪仍照中将最高俸额支给。不是不想直接给你个上将,但俺们没名额。先给你配上将军衔、你先干着干上将的工作,但俺们可说好了,没名额,所以只给你中将工资!就这个意思。很可爱吧。
所以说张自忠将军,配上将军衔,行使上将职务(集团军司令,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仅仅是不拿上将工资而已。英勇杀敌,以身殉国,这个上将是实至名归,毫无疑问的。
北伐后国民政府建立,逐步确立了这么一套军衔制度,到抗战前基本完善。35年授予的少将也就200多个,军衔很严格。但到解放战争后期,由于国军已经濒临崩溃,军衔制度则毫无疑问的也跟着陷入崩溃,很多山大王也都得到了所谓少将中将的军衔,搞成将军满天飞了。败退台湾以后则逐步重建,在台湾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