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毛麟角之才女
吕碧城生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父亲吕凤岐乃光绪三年丁丑科进士及第,曾任国史馆协修、山西学政等,家有藏书三万卷。书香之家的熏陶,使吕碧城聪颖而早慧。
吕碧城9岁时便与同邑一汪姓乡绅之子订婚。13岁那年,她的家庭发生了重大变故,父亲病逝,因无子嗣,全部家产被族人霸占,母亲严氏被强行幽禁。小小的吕碧城挑起重担,给父亲的朋友和学生写信,四处求人告援,囚禁多时的母亲得以脱险。但吕碧城“夫家”却起了戒心:这样的媳妇日后过了门恐怕难以管教,于是提出退婚。自此劫难后,吕家孤儿寡母,势单力薄,只得黯然同意了。因为这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女子被退婚是奇耻大辱。虽然身为新女性的吕碧城也难免一度自怨自艾,并对其今后的婚姻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大公报》主笔
后来,吕碧城的母亲带着4个尚未成年的女儿,投奔于塘沽的舅父严凤笙,开始过寄人篱下的生活。戊戌变法之后,维新思想狂飙突进,因不满闺中粉黛丝竹的生活,20岁的吕碧城逃出了家门,踏上开往天津的火车。由于没有经济来源,生活一时陷入困境。她无意中得知舅父秘书的夫人住在《大公报》报社,就给她写了一封信寻求援助。 这封信恰巧被《大公报》总编辑英敛之看到了,他对吕碧城的胆识甚为赞赏,当即决定邀请她担任《大公报》见习编辑,吕碧城自此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女编辑。才女吕碧城到《大公报》仅仅数月,所发表的格律严谨、文采斐然的诗词就颇受前辈们的赞许。1904年至1908年,吕碧城成为《大公报》的主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