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民国四大美女 民国四大美女图文介绍
民国四大美女之周璇个人简介
在一个明星不断涌现又不断被遗忘的时代,离开这个世界已近半个世纪的周璇居然一直没有被遗忘,人们依然记得她在银幕上无邪而甜美的面孔,还有她天籁般的歌声。她可以算是中国最早的两栖明星。
民国四大美女“金嗓子”周璇个人介绍。在近20年的演艺生涯中周璇拍摄了43部影片,演唱了200多首歌曲,成为早期娱乐界的一颗耀眼之星。她的代表作《马路天使》、《忆江南》等片更是享誉海内外,受到广泛好评。其中《马路天使》在20世纪曾被评为“中国电影90年优秀影片”之一,周璇本人则荣获“中国电影世纪奖”。她最适宜扮演的角色是那种天真未泯的小姑娘。看过《马路天使》的观众谁能忘记小红俏皮的笑容和受委屈发脾气时的伤心模样。古装片盛行的当儿,她披上了古典的衣饰,更显露了她的东方美。《孟姜女》、《李三娘》和《董小宛》赚得了多少人的同情之泪?她顽皮的表情、甜美的笑容,中国电影界似乎还无第二人可比。而周璇的歌声至今仍在各色场合流淌着,与今天的时尚依旧显得那么合拍,有一种老贵族般的华丽气息透过歌声流泻出来。
上世纪40年代,周璇几乎达到了个人事业的顶峰,但她的情感生活却不如她的演艺生涯那么一片坦途。
在1943年的《新影坛》杂志上,有人这样评价过周璇:“无论在她婚变之前或后,她的私生活,一向是很严肃的。你可曾看见她独个儿在交际场所或游乐场中出现?除非有应酬,她总是难得外出的,这也是她值得为人称道的一点。”
演艺圈的爱情
演艺圈的爱情,永远也不可能像普通人的爱情那么简单、清明,而大明星的感情生活又几乎是大众最关心的新闻,这一切注定了周璇作为一个明星的坎坷情路。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在于周璇自小缺乏正常的家庭温暖,缺少来自真正懂得她爱惜她的亲人的关怀。这样,一旦遭遇到情感的困扰,她便会有无处可退无人可依的绝望心态。这样的心态,加上一个艺人特有的敏感脆弱,她就很难在特殊的时刻做出理智的抉择。
周璇的初恋和结婚对象是严华。他教她普通话,关心她爱护她,在她眼里,他如父如兄。但同许多女人的初
周璇
次恋爱一样,美好地开始,无奈地结束,不同的是作为公众人物的周璇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关于他们的分手,有各种版本的说法,归罪于媒体,归罪于严华的大男子主义,归罪于周璇的轻信和某些人的恶意破坏,众说不一。事实是,当周璇成了万众瞩目的明星之后,她就注定了无法安静地拥有自己的生活。周璇的第一次婚姻以她断然出走而宣告结束。两个人在1941年7月23日正式签字离婚。
周璇的第二段比较公开的恋情是她同绸布商人朱怀德的同居。有一种说法是朱怀德以甜言蜜语欺骗了她,骗取了她的感情和部分财产;当她怀着身孕回到上海时,又不承认她怀着的孩子出自他。又有资料表明,周璇同朱怀德交往了近8年,不短的交往历程和已经成熟的见过世面的周璇,不会如人们臆断的那么无知和轻信。相对她的第一次爱情,这段爱情似乎带了更多阴暗的色彩。这段感情以周璇登报声明结束同居关系而告终。
周璇的最后一段感情更是莫衷一是。当时的周璇情绪低落,事业也陷入低谷。有人说在这个时节闯入她生活的唐棣是骗子,又有人说他们的感情被别人破坏了。我们能发掘到的事实是,这个男人因为与周璇的关系以诈骗罪和诱奸罪被判刑三年,但事实的真相已经无从考证,灰色的年代,再漂也混沌,唐棣究竟和周旋有过怎样的瓜葛?除了留下那场官司以外,也无从得知,据我所知,这段瓜葛和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周璇是左翼联盟阵营被争取的对象,也参与其中,而唐棣却是有国民党背景的,其实说这些也无意义,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想当事人也都以作古了,还是还他们一个安宁的环境吧。这段感情破灭之后,第二次做母亲的周璇不久就陷入了精神混乱的状态。(据我所知,自周旋以后,唐棣一直独身,直至晚年,对这件事一直是耿耿于怀,作古前不多年,才娶一妻照顾起居生活。应该说生活比较凄凉。)
周璇之爱最美好的版本是同石挥的失之交臂。他们因为《夜店》而结缘,为了事业和误解而分开。分手,对于当时的他们来说或许是一种遗憾,而对于周璇和石挥的一生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幸事。因为分手,他们保留了这段感情最终的美感。
身世之憾
在周璇最后的弥留之际,她拉住老友的手,用颤抖而低弱的声音,无限凄惨地诉说着一件她至死不忘的心事:“我是苦命……一直见不到……亲生……父母!”
事实是,周璇把她曾经有过的遗憾又带给了她的两个儿子。他们出自不同的父亲,几十年来一直不和,永无机会坐在一起温暖地回忆关于他们母亲的一切。她离开的时候,他们都在不谙世事的年龄。儿子们各自出过不同版本的有关母亲的回忆录,客观地说,他们对于母亲的了解、欣赏和珍惜恐怕还不及母亲当年的朋友和热爱周璇的观众深切。
只是他们比他们的母亲豁达,他们不再纠缠于自己的父亲究竟是谁,父亲同母亲的感情究竟如何之类永远无法说明白的细节。
大儿子周民对母亲的印象只有两次,第一次是1957年春,周璇病情转好,上海电影局派人把周民带到虹桥疗养院。周民回忆说:“我坐到妈妈身边,妈妈一边拉住我的手不放,一边跟大人说话。我不让她拉,跑出去把蜻蜓、蝴蝶捉回来给妈妈看。妈妈看了说:‘把这些都放掉了吧……’还对周围的人说:‘这么大的孩子还不懂事,只晓得玩。’”第二次是在周璇出殡当天,公祭仪式在万国殡仪馆举行,周民那时7岁。周民说:“我只上去看了看(妈妈),就和保姆坐三轮车回家了。”对于周璇的去世,周民说自己当时并没有特别的悲哀。说起周璇的作品,周民说他对母亲作品的印象是“靡靡之音”。关于周璇的介绍,他也从来不看。对母亲,他没有特别漂亮的印象,倒是觉得她是个很麻烦的人。
小儿子周伟说,最令他难忘记的是他小时候去精神病院看母亲,周璇隔着铁栅栏对他哭喊“儿子,快点长大吧,你要帮帮妈妈”,周伟认为母亲生下他,是要证明自己的无辜,证明她并没有患精神病。多年前,他曾经就母亲的财产打过一场著名的官司,他胜诉了。前些年,他和太太带着女儿们从定居的加拿大到上海举办过“周璇后人演唱会”,似乎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他自述,他与他那同母异父的哥哥的情意仅止于“见面了我会让他保重身体”而已。
模糊而遥远的印象
作为一个演员,周璇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但她的身世多少让人唏嘘。作为女儿,她从来不曾见过自己的亲生父母;作为母亲,她从来也不曾进入过儿子们的现实生活,留给他们的是模糊而遥远的印象;作为女人,她享受过感情生活的甜美,但幸福总是那么短暂,她从来不曾拥有真正的家庭温暖。她的一生从来不曾享受过真正的和美与宁静,在去世之后,关于她的死因和财产,又起过不小的纷争。
根据周璇的人生故事编写的音乐剧正在她当年走红的上海滩热热闹闹地上演,不知道台湾演员伊能静能否走进半个多世纪前的周璇的内心。毕竟,这个世界上像周璇那样既简单又复杂、既天真又世故、既幸运又不幸的女人不太多。相信,她的内心一定是善良纯正而清明的。否则,她的歌声就不会那么纯净、甜美。
如果有机会选择的话,不知道周璇是愿意过这绚烂到极致又凄怆到极致的一生呢,还是愿意做一个小康人家的主妇,活得很长很平淡,过平常的日子,没有不可与人说的烦恼,也没有万众瞩目的荣耀。不知道,生命后期的周璇对于人生会有怎样的感慨。或者,在她有点凌乱的思绪里已经没有了痛苦和欢乐的区别;或者,杰出的艺人如周璇是上天送给人间的一件礼物,她注定了要用短暂来演绎永恒。随着岁月的流逝,能够永恒的永远是她的艺术,她的银幕形象和她的歌声。
苦寻父母
周璇出生在常州一户姓苏的人家,原名苏璞,小名义官。苏璞幼年时被舅父拐卖到常州金坛县一带,后来被一户姓王的人家收养,改名为王小红。不久,养母改嫁给上海一名姓张的工人,就将小红送给了住在北京东路的一户周姓人家,这样,小红又换了姓,叫周小红。周小红长至8岁时,周家家境日益贫困。根据周璇自己的回忆:“养母被迫去帮佣度日,那个被鸦片熏黑了肚肠的养父竟丧心病狂要把我卖去妓院当妓女,幸亏养母及时搭救,才免去我一场更大的灾难……那时,日子越来越苦,往往饿着肚子呆呆地坐着,口水直往肚里咽……”她在给《万象》杂志写的文章中这样说:“我自幼爱听人家唱歌,耳音也好,常常跟着哼,一遍两遍,三遍四遍就能上口了,在学校里,我唱歌的成绩总是第一名。”她常常独自在家,以唱歌来释放自己内心的哀愁。周璇成年后,内心的阴影也许就来自于苍凉的童年。童年的苦难深深烙在她的心间,使她的性格变得抑郁、内向、多愁善感。
周璇在一篇名为《我为什么出走》的文章中写道:“6岁以前我是谁家的女孩子,我不知道,这已经成为永远不能知道的渺茫的事了!”她一生都没有放弃过寻找自己的父母,但是1957年母亲顾美珍赴上海寻亲并探望时,考虑到她的精神疾患,为避免过度刺激只是相会而未相见,最终擦肩而过,从年幼被拐走起直至临终都没能再亲眼见上一面。
上一篇:明朝江南巨商沈万三又称沈秀的衰落
下一篇:古人要跪着吃饭因不穿内裤避免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