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皇帝中不乏能饮者,如三国的孙皓,南朝的陈叔宝,大辽的耶律璟。孙皓“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以七升为限”,照此推断,孙皓本人至少能喝七升,要不然他也不好去要求别人;陈叔宝亡国后,能“与其子弟日饮一石”,但是“常耽醉,罕有醒时”,看其酒量顶多也就是五斗;耶律璟喜欢“饮达旦”,动不动就“宴饮连日”,甚至“自立春饮至月终”不停歇,但往往醉得不省人事“不听政”。或以身作则,或醉生梦死,或连续作战,他们虽然能喝,但如果跟北燕(409—436)的文成皇帝冯跋相比,那可就自惭形秽了。
冯跋(?—430),字文起,小名乞直伐,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人,东晋十六国时期北燕国君。据《晋书》记载,冯跋“饮酒一石不乱”。参照《中国历代量制演变表》可知,孙皓的七升酒量,相当于现在的1430毫升;陈叔宝的五斗酒量,相当于现在的15000毫升;耶律璟虽然好喝,但酒量一般,不然也不会在醉梦中被人杀死;而冯跋的一石酒量,折合成现在就是20450毫升。32瓶640毫升的啤酒灌下肚竟然不失态,不乱性,何况古代酒的度数不止8度,而是在10—18度之间,冯跋堪称中国历史上酒量最大的皇帝。
冯跋是一位鲜卑化的汉人,他的父亲是西燕将军冯安。因为生于乱世,长于军营,冯跋从小就“懿重少言”,深沉而稳重。西燕(384—394)灭亡后,冯跋东迁至后燕(384—409),被后燕皇帝慕容宝任命为中卫将军。冯跋有个弟弟叫冯素弗,小时候在水边玩耍时捡到了一个“金龙”,慕容宝的弟弟慕容熙“闻而求焉,素弗秘之,熙怒。及即伪位,密欲诛跋兄弟”。后来,冯跋犯了宫廷禁令,因为害怕慕容熙旧账新账一起算,便“与其诸弟逃于山泽”。藏匿期间,冯跋除了借酒消愁,也时刻观察着后燕国君慕容熙的行止,以等待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