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50岁登基因病失音的哑巴皇帝(2)

2020-02-22 08:44 7160 移动版

  顺宗生活在摇摇欲坠的大唐王朝下,时常会有动荡战乱的事情发生,百姓更是苦不堪言。为此顺宗深知安定的可贵,就在他登基以后,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决心图强复兴,并且果敢实施革新,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并积极推行革新,尽管初见成效,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史称这次革新为“永贞革新”。当顺宗的改革多次遭遇挫败后,他的雄心竟然消失殆尽,认为自己已无能力再去支撑大唐的江山,从此便一蹶不振,郁郁寡欢,为自己埋下了病源的祸根。

  顺宗在做太子的26年中,他亲身经历了藩镇叛乱的混乱和烽火,也耳闻目睹了朝廷大臣的倾轧与攻讦,因此他的政治态度是非常谨慎的,尤其是在他父皇面前,顺宗总是三缄其口,更不敢妄断非议。每逢在父皇跟前谈事论奏,他总是严肃有余,即使对皇帝身边亲信的宦官,也未尝假以颜色,他把个人的喜怒哀乐深藏心底,久而久之,多年储君生活的压抑,使顺宗的心理极端忧郁,身体状况也极度不乐观。于是于贞元二十年(804年)九月,顺宗突然中风,失去了言语功能(即哑巴)。由于顺宗卧病,贞元二十一年(805年)的新春朝会都未能够参加,可见病情恶化的严重性。尽管御医、诸王大臣和皇亲国戚多番轮流到其病榻前奉侍汤药,最终也未能摆脱死亡的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