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宋人是怎样生吃螃蟹的

2020-03-03 16:59 6830 移动版

  生吃螃蟹想来应该是久已有之的习惯,不过,宋以前的文献中很少出现相关线索。宋人则以各种形式记录下吃生螃蟹的乐趣,显示那个时代社会各阶层都热衷于这一品蟹之法。

  据宋人高似孙《蟹略》介绍,当时把生吃的螃蟹叫做 “蟹生”。蟹生的做法大体有两种,一种是用酒或酒酿腌渍半天,叫“酒泼蟹生”;一种则是拌上作料立刻开吃,有个非常生动的称呼为“洗手蟹”。

  苏轼《丁公默送蝤蛑》一诗中提到“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螯斫雪劝加餐”,显然便是指“酒泼蟹生”。据《蟹略》可知,宋时是用盐、酒将剁碎的蟹加以腌制,再拌上姜末、橙肉泥。清代食谱《调鼎集》中记有“鲜蟹鲊”的做法,明显是酒泼蟹生的延续与发展:把活螃蟹直接剁成骰子大小的碎块,洒下一点盐,然后在白酒酿内兑入茴香末,加热到滚沸,浇到蟹块上。等到酒酿变冷,还要添加香油、花椒末拌匀,如此腌半日,便可食用。

  “洗手蟹”则是把生螃蟹剁成碎块之后,拌好调料,随即上席。其奇特的菜名正是基于这一轻捷的加工方式而来,宋人傅肱《蟹谱》有云:“盥手毕,即可食,目为‘洗手蟹’。”食客点了这道菜之后,也就是把手洗干净的短短功夫,那厢厨师已经噼里啪啦几下搞定,做好的“蟹生”转眼就端到面前了,“洗手蟹”的意思乃在于形容其制作过程之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