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为什么起义?揭露闯王李自成起义的真实原因(3)

2020-06-19 14:56 34942 移动版

  正为辽东战事军费吃紧而头痛的崇祯,听此建议后颇为心动,认为“这个可以有”,于是很快公告裁驿,数万驿卒因之而下岗。崇祯万没料到的是,这个决策将明朝推向了万劫不复之境地——虽然每年可省下68万两左右的白银,可成千上万的驿卒失业后加入了造反大军,其中有一位大名鼎鼎的草根,他就是李自成。史载,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21岁的李自成投米脂县银川驿当驿卒。

  李自成大旗一展,饥民齐集。由于在政府部门做过事,他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其起义队伍十来天内就发展到数千人。不屈不挠、战斗到底是李自成的鲜明个性。在好几次惨烈的战争中,他都几乎是全军覆没,一次只剩下刘宗敏、李过、高一功等18人,又一次只剩下50多人,换作别人早就玩完了。可李自成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竟一次次咸鱼翻身,东山再起,卷土重来,最后拥军百万,占领了北京,宣告了大明的灭亡。后世的研究者们尊他为世界500民族英雄之一、世界15位革命崛起者之一……

  由于没有正确认清形势,没有能很好地巩固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李自成的大顺皇帝昙花一现,功败垂成,以悲剧英雄结束了人生。但他却以其血的教训启迪和教育了后来的执政者和革命者,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工人出身的李自成,始终不忘本色,性格中有艰苦朴素、淡泊财色、宽以待人等许多优点,连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的《明史》都不得不如此记载他:“不贪财利,不好酒、色,脱粟粗粝,生活简朴,与其下共甘苦。很能礼贤下士,纳人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