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七 “逃跑将军”叶志超狂奔500里是真的吗?
《清史稿·叶志超传》记载,平壤之战中,守城的各军总统叶志超不战而退,连夜逃跑,“趋五百余里,渡鸭绿江,入边始止焉”,于是“逃跑将军”狂奔500里溃退回国成为人尽皆知的笑柄。日军攻占了牡丹台和玄武门之后,守城的叶志超如能率兵坚持数天,战事当有转机(戚其章《甲午战争史》)。然而叶志超完全丧失信心,不战而下令撤退,且撤退的军队正中日军埋伏。一夜之间,清军在逃跑的路上被击毙或被俘者达2000余人,白白葬送了约5个营,比战死的人数多得多。
只是叶志超恐怕没有直接逃回国。有学者根据李鸿章电报、朝廷谕旨等考证认为《清史稿》记载有误,叶志超事实上先溃退至安州,于其北设防;然后受朝命收集溃兵整顿,筹防义州,最后按照朝廷的谕旨渡过鸭绿江,在九连城等设防,而不是直接溃入本土。当然,这并不能减轻叶志超的罪过。
参考:张剑,《卫汝贵、叶志超相关问题考》,《历史教学问题》,2011.6
争议八 叶志超被赦免了吗?
关于叶志超被判斩监候后的情况,一般采用《清史稿》的说法,认为他“遇赦归”,也就是说他最终蒙恩免罪成为“无罪之身”,《肥西县志》也有他遇赦后回到家乡,“岁余而卒”的说法。
但是有学者考证刑部奏折和《叶氏宗谱》认为,叶志超只不过因“朝审情实”,历年蒙恩“免勾”,未被处斩而已。他到死仍然是朝廷的死刑犯,死后尸体运回家乡,与原配夫人合葬于黄老郢。是否被赦免,这对于“盖棺论定”来说有很大的差别。
参考:张剑,《卫汝贵、叶志超相关问题考》,《历史教学问题》,2011.6
上一篇:慈禧冰上取乐 嫔妃太监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