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并州总管的位置一呆就是5年,亲自领教了突厥的威力,并为以后如何打击、威慑突厥人积累了经验。17岁那年,公元586年,父亲将我召入国都长安,任命我做雍州牧、内史令,既是雍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又是皇家决策机构内史省的最高行政长官。老实说,从信马由缰的大漠一下子回到人潮汹涌的都市,我还一下子不太习惯,老是觉得憋屈得慌。
好不容易熬了两年,我即将迈过20岁门槛的当口,渐渐熄灭的豪情再次被点燃。公元588年,父亲再次给我一个可以释放激情的绝好机会,那就是统帅51万大军,南下征服偏居长江以南的陈朝。当时陈朝的皇帝就是知名度很高的陈后主陈叔宝,他可是一个只知享乐、荒淫无道的主儿。据说他一看到我父亲的画像,就被父亲的威武雄壮吓得够呛,竟然说:“我再也不想见到这人了。”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我姐夫周宣帝的影子,这种人我一向痛恨有加,因此,让我来对付他,自然绝不手软。
这次战役,由于父亲精心策划、三军用命,尽管我们不具备绝对军事优势,但结果却进行得异常顺利。最后抓获陈后主倒有点儿意思,他竟然躲进宫里一个枯井里。抓捕他的士兵追到井边,由于看不清井下情况,就朝井里喊话,见没有人答应,就说要往井里扔大石头。这下陈后主慌了,赶紧喊到且慢动手。士兵们往井里抛下绳子,没想到拉上来竟然异常沉重,原来被绳子拉上来的,除了陈后主,还有他的两个宠妃。这下我倒要重新评估陈后主的能力了,至少他还练过翻墙攀岩的功夫吧,不然要钻进井里,也非易事。
可恨的是,后世的一些史书,为了诋毁我,故意捏造事实,说我想纳陈叔宝的宠妃张丽华为妃子,故意要让我下面的元帅长史高颎刀下留人,结果高颎还是将张丽华宰了。事实上,杀张丽华正是我下的命令。况且,陈后主的品位我一向不敢恭维,我怎么会对他徐娘半老、年过30的妃子有兴趣呢?
不论如何,灭掉腐朽的陈朝之后,终于结束了近400年的分裂局面,中原重新获得统一。这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一件大事,于国于民都是大好事。经过此次平陈战役,我的人气开始急剧上升,受到朝廷内外的广泛赞誉,在我们五兄弟中,我也逐渐成长为最令父母自豪的一个孩子。甚至,不知不觉间,我的人气已经开始威胁到大哥杨勇的太子地位了。
而此时,我也走到人生极为重要的十字路口:进一步,可以一步登天,直至成就帝王伟业;退一步,则是万丈深渊,粉身碎骨。我究竟该何去何从?
霸气帝 挫败政变一步登天
父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才下定决心,要废掉大我5岁的太子大哥而改立我为太子的?我也说不清楚,只是有一点我知道,这一切都是顺其自然而发生的事情。也许,父母认为我是最像他们、最有能力继承帝位的一个孩子,而大哥却屡屡伤了父母的心。不过在很多外人看来,我之所以能取代大哥做太子,乃至后来做了皇帝,完全是因为我搞了阴谋诡计,甚至还说我是“弑父杀兄”的阴谋家。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从小到大,我对父母的教诲都言听计从。我知道他们特别提倡节俭,不重声色,于是我也从来不主动拨弄丝竹弦乐,后来家里的乐器时间放久了,连弦都断了,上面还积满了灰尘。说实话,我的理想都放在了建功立业上,哪有时间呆在家里醉生梦死?家里雇用的奴仆也都是歪瓜裂枣,没几个漂亮的,因为我觉得用不着靠这个装点门面。
我在担任并州总管时,父母为13岁的我张罗婚事,为我娶了西梁第二位皇帝萧岿的女儿萧氏做我的王妃。虽然这桩婚姻是父母包办,但我很满意。小我1岁的萧妃虽然也是出生于信佛的帝王之家,但是在普通百姓家中长大,没有大户人家的娇生惯养,性格温顺,善解人意,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简直就是上天赐给我的佳人,与我配对也算是刚柔相济。婚后我们恩爱无比,如胶似漆,第二年就有了爱情结晶,生下长子杨昭,第三年又生下了次子杨。在以后的岁月里,我们始终携手相伴,就算我巡游天下,也会一直带着她,直到我走进坟墓的那一天。我与萧妃的恩爱与我的父母之间的恩爱如出一辙,虽然后来我也有过其他妃子,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人的地位超过萧妃。这一切,我的父母也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公元590年,就在我平定陈朝的第二年,陈朝旧地发生大规模叛乱,危及整个帝国的统一大业。于是我再次临危受命,出任扬州(时称江都)总管,坐镇江南,不仅很快平定了叛乱,而且还采取了文化、宗教等不同措施,逐渐稳定了江南民众的人心。为了跟当地人套近乎,我甚至还苦练吴侬软语,用当地方言与他们交流。这一招果然很奏效,到后来,我甚至自己都把自己当成了南方人,在扬州总管的位置一呆就是9年。也正是这9年,让我积累了雄厚的政治和人脉资本。
上一篇:中国古代十大青楼美女最终归宿
下一篇:古老神奇疗效瑶医的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