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因为不受欢迎,玄奘也不客气地指出这个小国的缺点,据他说:“(阿耆尼)国人民勇敢好斗却没有智谋,喜欢吹牛而已。国家治理得也很差,没什么严格的纲纪,法律很松弛。”
而在《西游记》中,阿耆尼国便成了所谓“乌鸡国”,这乌鸡是不是如人而言,就是这个小国的图腾呢?这倒未必,原来阿耆尼国又有一个与“乌鸡”差不多的别名乌耆,佛经中有个咒名就叫做乌耆帝,据说可除禅定之垢、却障道之罪,诸魔邪鬼都灭在此咒之下。显然,乌鸡国便是乌耆国的误传而已。
那么,这乌鸡国的国运究竟又如何呢?据说在西汉张骞的“地理大发现”之前,乌鸡国只能是匈奴的附属国。直到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之后,才选中了乌鸡国西南的乌垒城作为驻军的基地,看管丝绸之路北边这一路的秩序。后来到唐代,武则天索性将西域都护府也安设在此,名列大唐安西四镇之一。不过安史之乱后,乌鸡国便成了吐蕃与回鹘相继掌控的地界。一直延续到13世纪末,回鹘所建立的畏兀儿王国在元朝与西北蒙古宗王的战争中被消灭,乌鸡国的独立时代才正式终结。
(电视剧《西游记》中这一集的剧照)
有趣的是,历史上乌鸡国王多数出自龙氏家族,甚至有龙王的称呼。而这《西游记》中,落难的乌鸡国王也得到了井龙王的照料才得以熬到悟空与八戒的到来,这是不是一种呼应呢?
可是,乌鸡国与西游的结缘却远不止这些。玄奘西行之后,又有一位僧人前往印度,回国途中,据说他曾在这乌鸡国住了三个月,而这个僧人,他的法号便是悟空——历史上真实的悟空!
上一篇:古代最神秘三个人:老人领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