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阉割后“那活儿”竟有如此妙用(3)

2019-06-07 09:04 3971 移动版

  而清朝对于太监有非常严格的审查制度,在景山东北角,曾有一个叫黄化门的地方现在叫黄化胡同,里面有一个大庙,庙墙后面有几排平房,这就是当年清朝太监们的验身之处。

  准备入宫的太监就要在这里接受官员的检查,众多的手续过后,检验合格才能入宫,如果在宫中检查出不合格者,所有在外面管太监的人和宫中敬事房总管等人会一律砍头。

  在入宫以后,每年还要回到这个地方进行复查,无论太监们在宫中的官职大小、品级高低,如果有不合格者,还要再补行一个阉割手术,行话被称为“刷茬”。

  在康熙即位以后,因为听一些老太监传言,明末皇宫中的太监和宫女的数额,曾多达十万余人,其中有太监七万多人,以至于负责太监伙食机构应接不暇,很多太监因为吃不饱饭而被活活饿死。

  于是,康熙帝规定后宫中太监和宫女的数额不得超过三千。在《国朝宫史》中记载,康熙朝时期,后宫太监仅有四五百名左右,其后人数有所增加,但一直保持在三千人左右,宫中也一直流传着“够不够,三千六”的说法。

  因为康熙皇帝的限制,使有关衙门对备选的人员规定的也比较严格,有着套相对完整的阉割程序和规定。甚至在北京城内,曾经有两个赫赫有名的阉割世家,一个是南长街会计司胡同的毕家,一个是地安门外方砖胡同的“小刀刘”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