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多少皇帝惨死在乱臣的刀下(7)

2019-06-24 15:55 3813 移动版

  然而宇文毓却并不如宇文护所想象的那般懦弱无能,他在处理事务中逐渐显露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才干。他周围逐渐集聚起一批老臣元勋。他致力于发展经济,在百姓中也威望日高。所有这些,都引起宇文护的疑惧和不安。为了试探一下,宇文护假惺惺地搞了一次“归政于帝”的举动,把除了军权以外的所有权力都交还给皇帝。谁知宇文毓毫不客气地照单全收,并把自己的名号正式改为皇帝(在此以前,北周的最高统治者不称皇帝而叫天王)。这样一来,宇文护害怕了。他买通了主管皇宫中饮食事务的一个官员,在皇帝的食物里暗中下了毒药,毒死了宇文毓。这是公元560年的事情,宇文毓在位不过两年半。

  这样,宇文护在公元557年到560年的短短三年多时间里,先后杀死了西魏恭帝元廓,以及北周的闵帝宇文觉和明帝宇文毓三个皇帝,夺得中国历史上杀皇帝的冠军。(东南一箫对世界史所知不多,不知道宇文护在世界史上排不排得上冠军,望有识之人教我。)

  杀皇帝是最严重的造反行为。所以敢于杀皇帝的人,必然已经做好准备,杀得了是我运气,杀不了我只有死路一条。所以杀了皇帝的人,一般都是自己要做皇帝,并且后来做了皇帝的人。象刘裕、萧鸾、萧衍、高洋、完颜亮等。象刘劭、朱友珪等,虽然很快被人杀死,但终究也做了几天皇帝。

  那些杀皇帝而不是自己想做皇帝的人,虽然一时成功,但后来下场基本是个死。象东汉梁冀,杀了个小皇帝,又立一个皇帝,后来终于被刘志所杀。太监宗爱杀了两个皇帝,也很快被杀死。胡充华杀了自己当皇帝的儿子,杀唐朝两个皇帝的宦官,以及元朝的特克实,也都很快被人杀死。

  例外的人很少,但不是没有。一个是杀司马曜的张贵人,她杀了司马曜后,谎称皇帝突然暴病而死。东晋那个混乱的朝廷,竟然相信了她的话,没有治她的罪。一个是宇文泰,他是象曹操一样,能当皇帝而不当。所以他杀了两个皇帝而能无事。再一个是慈禧太后,她的情况更特殊。

  最奇怪的例子就是那个冠军宇文护了。按理说,那么多例子摆在前面,他又杀了那么多皇帝,当然知道杀皇帝而不当皇帝最后只有死路一条。但他就是自己不当皇帝,而又让自己的另一个堂弟宇文邕当了皇帝。

  也许宇文护杀了两个堂弟皇帝,觉得自己的堂弟都是脓包?也许他认为只要自己始终保持权力和警惕,就能永远做不是皇帝的皇帝?也许他认为“杀皇帝的冠军”这个头衔比当皇帝还伟大,还想继续展示自己这方面的才能?

  谁知他的堂弟竟是一个比一个厉害。

  宇文邕,史书记载他:性格深沉不露,但却有远见卓识。平时没有人去问他,他从不主动开口。宇文毓曾经感慨地说:他这个人啊,要么不开口,开口就必定说到点子上。所以非常欣赏和器重他,平时有大事就必定和他商量,临死时又把重担交给了他。就这样,宇文邕登上了帝位,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北周武帝。他韬晦不露,装聋作哑,并尽量提高宇文护的地位和名誉,借以麻痹宇文护,以免重蹈两个哥哥的覆辙。上任才一年,他就下令:所有大事,先由宇文护研究决定后再奏闻于他。几年后,他又下令:大冢宰晋国公(指宇文护)德高望重,今后所有文字(包括皇帝诏书)都只能称他的职位名或爵位名而不能称呼他的名字。对于宇文护拥有的卫兵超过了皇宫,宇文护滥用职权残害忠良任用奸邪,以及宇文护的儿子们的胡作非为等等事情,他都一概不闻不问,任其所为,“人不测其所为”。

  这样,宇文护认为他是一个无用而只能依靠自己的人,渐渐不再提防他。经过长长的十二年,宇文邕终于设计亲手杀死了这个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杀皇帝的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