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一场因禁酒引发的军事政变(5)

2019-04-05 10:44 5955 移动版

  对于曹操的身高,《三国演义》用了“身长七尺”四个字进行描述。当然,这个指标如果按照三尺一米的换算,那倒也罢,可惜的是,古人的一尺,大约只有现在的二十三公分。也就是说,曹操实际身高大约一米六多一点。对于这点,《魏氏春秋》也有类似的记载,“(操)姿貌短小”。《世说新语》还记载了这样一个八卦的故事:某日,匈奴使节来访,曹操可能觉得自己身高可能对不起观众(当时还不流行方舟子口中的增高鞋),恐怕会有失国体,于是就找来一表人材的手下谋士崔琰冒充自己接待使者,自己则扮演卫士,提了一把刀站在崔琰旁边做了回跟班。

  相比于曹操的先天不足,也许老对手刘备的境遇要好上一点。《三国演义》里描述刘备身高大约是“七尺五寸”,也就是现在一米七二左右(跟韩寒等高),虽然谈不上魁梧,但也勉强“压线”。不过,如若翻开刘备的相貌和家境,恐怕就要让女人们揪心了。《三国志》有这样的记载:“(备)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手能触及膝盖,眼能目视耳朵,如此体格古怪的男人,倘若行走在寂静的夜路上,经过的女子恐怕大多要吓得花容失色了。更让女子们难以释怀的是,刘备“少与母贩履织席为业”(《三国志》),也就是说,刘备的老板是他妈,他妈是个摆地摊的。这般家境,断然和“富”是沾不上边的。如此看来,刘备惟一能胜过曹操的,恐怕也只有身高了。

  不过,看到老对手们接连栽在“高富帅”这个苛刻标杆下,偏安江东的孙权却怎么也笑不出来。因为,这个标杆,对于他来说同样醒目。孙权有个老爹叫孙坚,孙权还有个老哥叫孙策,这两爷俩给孙权在江东“买”下了大片土地。山高皇帝远,相对于当时中原地区寸土寸金的“高房价”,孙权同志在江东慵懒的阳光下,还是蛮惬意地做着他的“富二代”。不过,和曹操一样,除了耀眼的“荷包”,孙权其他指标恐怕也是难入美眉慧眼的。

  《三国演义》是这样描述孙权的长相,“方颐大口,碧眼紫髯”,也就是说,孙权在国字脸上“捆绑”了大把的络腮胡子。国字脸、络腮胡,这一度曾是中国女性心中的审美典范,只可惜,这副还算端正的“美版”长相,在如今“韩版”小白脸当道的今日,恐怕已经风光不再了。更要命的是,《三国志》里在描述孙权的体貌上,还附上了“长上短下”四字,顾名思义,就是上身比下身长。按照现代审美学的观点,以肚脐为界,上下身理想比例应为五比八,也就是“黄金分割”定律。如此看来,“长上短下”恰恰暴露了孙权和曹操一样的身高缺陷,腿短。腿短,自然不高,不高,自然是难担“高富帅”这个重担的。

  依此看见,千百年前叱咤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们,倘若有幸流转今世,徘徊在女同志们指定的“高富帅”三项指标面前,恐怕也只能俯首无言,仰天长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