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六月,53个来自日本的倭寇从浙江绍兴上虞县登岸了。他们上岸后没有像一般倭寇那样热衷于奸淫掳掠,而是直截了当地“猪突猛进”,沿途遇小县城则攻打纵火,遇官兵则搏杀,直趋南京。有一个小细节,交手时,官兵“引弓射之,贼悉手接其矢,诸军相顾愕贻,遂俱溃”。
这些军人也够蔡的,明朝的兵制是朱元璋一手创制的军户世袭制,军士编制在卫所中,平日屯田,战时保护地方,到了明朝中叶,这部军事机器已经千疮百孔,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克扣军饷的将领。不堪重负的士兵,都使得军户的大量逃亡变得司空见惯。一方是“贼中之精选,的倭寇,一方是“上阵如同儿戏”的官兵,难怪区区53人能横行一时。
最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还在后面——这股倭寇开始攻打南京了!?南京是明朝的留都,守城兵力不下万人,周边卫所军队尚不计算在内。但就是这样几十个倭寇,居然大张旗鼓地进攻南京,上演了一幕以寡凌众的闹剧。“贼逐直趋南京,其酋衣红乘马张黄盖整,众犯大安德门,我兵自城上以火击之。贼沿外城小安德门、夹岗等门,往来窥觇会城申,获其所,遣谋者,贼乃引众由铺岗趋袜陵关而去”。事出仓促,而且对敌情一无所知,南京举城鼎沸,军民皆惊。南京兵部尚书张时彻匆忙下令关闭城门,并命令市民自备粮械,登城守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