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无昏君时期为何奴化程度最高(2)

2020-03-12 10:22 34202 移动版

  世所共知,前清在入主中原前,基本上部落社会奴隶制国家。清朝第三代领导人康熙,乃明君间的明君,被称“圣君”。最高权力轮转到他手上,建州女真已经入主中原、“清承明制”推行大半,然而,就在这个“圣君”统治期间,《圈地令》、《投充令》大行其道,这些“国家法令”鼓励满清贵族明火执仗地干着奴隶主的勾当。

  圈地夺人,强迫汉人“投充”为奴, 八旗子弟畜奴成风,奴婢没有人身自由、被主人肆意奴役剥削,任意买卖。从人身权利而讲,他们与牛马并无二致。不堪忍受的汉人纷纷逃亡,清廷随后又发布了《逃人法》,严厉处罚逃亡者,对窝逃者处以重刑。

  这种“圈地蓄奴”盛况直到1724年雍正时期,才有所改观。雍正给了汉族奴隶平民身份。但是这位清朝的第四代领导人,对部落社会奴隶制的留恋意尤未尽,还是将前清的一部分奴隶制传统沿袭下来,说是其祖先时代固有的“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