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清史以及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清朝宫廷剧(譬如甄嬛传,孝庄秘史)的朋友们,心中都有个疑惑,多尔衮作为皇太极的弟弟,在哥哥皇太极死后,为何心甘情愿的去扶持年纪小的顺治而自己不登基当皇帝呢?是多尔衮没有当皇帝的野心么?还是什么原因?
多尔衮
就多尔衮的行事作风来看,他是很讲求实际,对虚名非但是看不上而且很嘲讽的态度,所以他真要当皇帝,不会顾及篡位的骂名。
现在的史学家们虽然多数认为他专横跋扈,但一致共认多尔衮实在当的起“睿亲王”这个“睿”字,从他可以当皇帝而选择不当很多人是真心佩服他懂得审时度势,毕竟皇帝这个头衔实在是太诱人了,袁世凯哪怕是当83天皇帝也要硬来,吴三桂兵败如山倒还要过把皇帝的瘾,台湾的林爽方穿破布啃地瓜也还坐在土敦上称万岁,可见古来有多少英雄,枭雄,狗熊要当皇帝。
多尔衮在皇太极死后硬要称帝也可以,但是他的兵力并不足以抗衡豪格集团,称帝就意味着满洲内部的自相残杀,就算以力服敌,一场内讧必将使得满族元气大伤,这样就算当了皇帝也没多大的意思。再说多尔衮其人政治目光敏锐,志向高远,早就立志要建立超过父兄的基业,这就需要整合满族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样经过内讧的满族并不能给予多尔衮进军中原足够的支持让他一展报负,更何况让父兄两代人辛苦创下的基业毁于一旦也不是他所愿意看到。他推举福临继位,济尔哈朗和他共同辅政的确是平衡满族八旗几派势力最好的一个方案,并且巧妙得把豪格排除在外,又赢得了两宫皇太后为代表的两黄旗的支持,实在是当时错综复杂情况下对他最有利的。
入关以后,多尔衮又再次拒绝了明朝降臣的劝进,反而在较短的时间将小皇帝接进紫禁城。他需要通过顺治登基,定都北京等一系列的政治运作来迅速确定以清代明这个事实,非但是对汉人的正式宣告,也坚定了满族内部入主中原的信心。如果他当时自行在北京称帝,满族内部的分裂也将不可避免,这在当时复杂的形势下整个满族很可能会遭受灭顶之灾,这并不是多尔衮愿意看到的。
上一篇:揭秘武则天千年古墓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