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勣是如何对答这一生死攸关的考题的呢?据史书记载,当太子李治立即派人到李世勣府查看时,李世勣接受了贬黜的圣命后竟然已经是“不及家而去”了!李世勣为什么在一霎那之间能作出超出常人意料之外的漂亮的答卷?看来唯一的解释只能是:他太了解自己的主子——唐太宗的心思了!一句话:知彼知己而已。
唐高宗继位,通过了一次大考的李世勣果然被召回京师,进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参掌机密。不久又拜尚书左仆射。为避太宗李世民讳,去掉名字中的一个“世”字,再改名为李勣。不久,又被拜为司空。但到了永徽6年(公元655年),62岁的李勣又面临了人生仕途的一次大考。唐高宗欲废皇后,册封昭仪武则天为皇后。顾命大臣长孙无忌、诸遂良为首的元老们坚决反对;李义府、许敬宗等政治上的失意者则极力支持。两方剑拔弩张,呈拉锯之势。李勣位高权重,他要投的一票显得非常关键。李勣考虑再三,觉得这一次大考,表面上看似乎没有太宗驾崩时的那一次有眼前的杀身之祸,但旋窝之下暗流更为险恶。所谓“册封武则天为皇后”对大唐的利与弊等等都是假的;如何万无一失保住自己的官位才是真的。李勣表面上虚与委蛇支持长孙无忌等元老的意见,暗地里却与许敬宗等人密奏劝进。唐高宗仍然犹疑,私召李勣问:自己愿立武昭仪为后,顾命大臣们拼命反对,自己束手难办,“计将安出?”李勣其时说了一句流传后世的名言:“此陛下之家事耳,何必更问外人!”可以说,李勣对唐高宗一心立武氏为后的上意已经揣摩到家了!皇上等的就是自己区别于众元老大臣的明确的表态呀!这个马屁还能不拍吗!?正是在李勣表面上不明确实际上很明确的支持下,唐高宗立即下定了册封武则天为皇后的决心。这一年十一月初一日,武则天终于如愿以偿由李勣奉命赍玺缓册封为皇后。
下一篇:不愿做皇后的明朝奇女子徐妙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