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
秦朝灭亡以后,公元前206年,项羽封刘邦为汉王,经过楚汉战争,刘邦消灭了项羽,建立统一的国家,因为被封为汉王,因此便以汉为国号,汉分为西汉和东汉,东汉是汉室子孙建立,因此也建国号为汉,为了区分,遂成东汉和西汉。
魏
由于保护天子有功,汉献帝封曹操魏公,治所在东汉时期魏郡所在地的邺,因此汉献帝封他为“魏公”、“魏王”,因此国号为“魏”。
蜀
蜀,蜀汉的别称,严格来说是错误的称呼。 221年,刘备在四川(蜀)成都称帝,刘备以延续汉室政权称国号为“汉”,史称蜀汉,又称季汉。历史上为区别东汉和西汉,故称为“蜀汉”、“季汉” 。
吴
孙坚为汉末吴郡富春人,因军功积累一直做到长沙太守。孙坚死后,其子孙策向江东发展,公元196年,东汉朝廷封孙策为”吴侯”。 孙策死后,其弟孙权接掌兵权。公元220年,曹魏建立,曹丕封孙权为“吴王”。公元229年5月23日,孙权称帝,就以“吴”为国号。
晋
司马昭逼魏帝卦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后来他的儿子司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国号“晋”。由于八王之乱和北方少数民族入侵,晋南迁,称为东晋。
前秦
350年氐族人苻洪占据关中,称三秦王,因其所据为战国时秦国故地,故以此立国号。前秦之称最早见于《十六国春秋》,后为别于其他以“秦”为国号政权,而袭用之。
南北朝南朝之宋齐梁陈
刘宋
公元420年,宋武帝刘裕取代东晋政权,改国号宋,定都建康(今南京)。因国君姓刘,为与后来赵匡胤建立的宋朝相区别,故又称为刘宋。因刘裕故乡为春秋宋国故地,故以之为国号。
南齐
南齐是南朝第二个朝代,为萧道成所建。定国号为大齐,改元建元,源于谶纬之说,史称萧齐或南齐。《谶书》云:“金刀利刃齐刈之”,意即“齐”将取代“宋”。
萧梁
公元502年,南齐宗室萧衍取代齐朝称帝,定都建康(今南京)。国号梁,以萧衍封地在古梁郡,故定国号为梁。因皇室姓萧,又称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