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城楼经过这次修缮,整个面貌焕然一新。北京市政府为把城楼的大殿装饰得更有气魄,更有古朴典雅的民族风格,决定将大殿内的宫灯全部更换,并决定请一批国画大师为新宫灯作画。
老舍先生闻知此事后,决定为修缮天安门城楼尽一份心力。他亲自出马,邀请到当时最擅长国画的诸多名家——于非、徐燕荪、王雪涛、秦仲文、胡佩衡、溥雪斋等老先生参加这项工作。
这些国画名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艺,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奇妙的构思、精湛的笔墨,为巨大的新宫灯四面配画。这些名家的大手笔果然不同凡响,为古老的天安门又增添了新的光彩。
1956年,北京市政府又对天安门城楼东北翼角及劈裂、脱样的角梁进行了翻修,并且接长了城台栏杆扶手。为确保天安门的绝对安全,有关部门还在天安门顶部四周安装了避雷设施。
然而,天安门城楼自1465年(明成化元年)建成后,毕竟已有500年了。5个世纪的风霜雨雪和无数次的自然灾害,所伤及的绝不仅是表面肌肤,内中沉疴也在情理之中。
在60年代初的一次检修中,技术人员发现城楼大厅里靠近毛主席座位的那根12米高的巨柱,已经空了近10米。有关人员迅速将这一险情上报中央有关部门。中央立即派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结果又发现,天安门城楼因长期失修,建筑结构已严重坏损变形,加之市内过度采汲地下水和城楼自身重量,主体已严重下沉,虽经多次维修加固,但未能彻底解决问题。结论是:问题很严重,天安门城楼应该重新翻建。
1965年,翻建天安门的筹备工作正式开始,不幸的是“文 革”很快开始。在那破“四旧”的年代里,天安门的翻建筹备工作不得不暂停下来。
1966年3月的邢台地震,波及天安门,使天安门城楼的结构严重损坏、变形,已有260多年没有进行大修补的天安门,危在旦夕,有塌垮的可能。政府组织力量对城楼内的五架梁、西山花踏脚木、划架柱进行了加固,将部分倾斜的梁柱等构件增加了铁箍。
这些,都是些临时应急措施。考虑到保护天安门城楼这一历史古迹的需要,也为了确保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节日庆典时的安全,在“文 革”狂热的风潮刚刚平息下来不久,1969年国务院决定,拆除旧天安门城楼,在原址按原规模和原建筑形式重新修建,建筑材料全部更换新的。
重建天安门城楼方案经周总理亲自批准后,于1969年12月15日开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组成了有总参、北京卫戍区、北京市革委会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天安门城楼重建领导小组”。
上一篇:盘点关于春节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