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张献忠万万两金银未解之谜

2019-01-18 14:17 4965 移动版

   古老的成都流传着这样张献忠万万两金银之谜传说:1646年7月张献忠被迫撤出成都前,干了一件奇怪的事。张献忠花费了巨大的人力,在锦江筑起高堤,但并不是为了治理水灾,而是在堤坝下游的泥沙中挖了个数丈深的大坑,然后将他所抢来的数亿万计的金银财宝埋在坑中,然后重新决堤放水,淹没了埋藏财宝的大坑,此举称为水藏。据称张献忠曾留有一张“藏宝图”。张献忠将劫掠来的金银埋藏在成都的某处,并以石牛和石鼓作为暗记。多年来,成都有童谣唱道:“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据说即指此事。张献忠究竟是否曾经藏宝,至今仍为疑案。一首民间歌谣可能暗藏了一个悬疑的宝藏秘密;一张藏宝图可能引发一场浩大的挖银工程。长期以来,多少人空怀“买尽成都府”的妄想,却苦于识不破这个秘密。资料记载:晚清时,有个叫杨白鹿的“贡生”就知道这个惊天秘密。杨在晚年把这个秘密告诉了他的好友马昆山(曾当过师长),并把一张无价的“藏宝图”给了他。马昆山禁不住心花怒放,当即成立“锦江淘金公司”,公开招股。淘金公司招收泥木石杂各类工人,购置各种工具,又订购了金属探测器等必要设备,于1938年农历九月轰轰烈烈大干了起来。挖呀、挑呀,几天后,果真挖出一个大石牛,还挖出了大石鼓!经理宣称:“石牛、石鼓都出来了,‘万万五’还跑得脱吗?!”不久又传来惊心动魄的喜讯:坑旁安置的“金属探测仪”突突直响。没有金银,哪来的响声?旋即,狂热的浪潮席卷整个成都。锦江淘金公司当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准备大批箩筐扁担,订购一部起重机,金银一出土,就集中人力搬运,直接缴存银行。然而,历史却偏偏爱和人们开玩笑。工人们奋力挖出来的不是金银,而只有三大箩筐小铜钱。

 

  张献忠

  流经成都市内的锦江,其干流起于成都市金牛区洞子口,止于成都所辖的彭山县江口镇。全长97.3公里。而江口镇作为锦江的下游,有没有可能与这批沉银有联系呢?多年来,总是出现令人惊奇的线索。在彭山江口镇,人们发现了在这里竞也流传着与宝藏相关的歌谣,出现了这场沉银谜踪的第二种版本,当地人这么唱道:“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不同的是,这里的石牛和石鼓换成了石龙和石虎,而歌谣的格式则一模一样。在彭山江口镇为什么也有一首类似锦江石碑上的歌谣?这难道只是单纯的巧合吗?在江口镇的石龙沟中,石龙、石虎遥遥相对;石龙沟位于江口镇石盘山。据清嘉庆《彭山县志》记载:“石龙彭山县治东十五里。其形肖龙,首爪蜿蜒,鳞甲峥嵘,长三四丈许。若经神工鬼斧者然,与石虎相对。”要到达石龙、石虎栖身之处,必须坐船沿水路来到此山深处。山上有石碑,刻有“石龙对石虎”的一段歌谣。今天你可看见:在曲折的山路尽头,一条石龙赫然立在岩壁上。石虎由于时间的冲刷,部分头像已被毁坏,但虎身仍清晰可见。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又会在哪里呢?江口镇是否有人打捞起沉银呢?据《彭山县志》载:顺治三年,明参将杨展与张献忠部决战于江口镇,张部战船被焚,沉没过半,伤亡惨重。在张献忠撤离成都时,因为旱路已被清军封阻,他只好改道由水路出川。张献忠的船队从成都启程,沿锦江行至彭山县江口境内时,遭到杨展部队的伏击,几乎全军覆灭,许多载满金银的木船就沉没在彭山县江口境内的水域中。难道这万千沉银就在彭山县江口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