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圣经》中有记载,"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因为神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按照圣经的说法,耶稣被钉十字架系出于神意,用耶稣一己的牺牲来为犯下原罪的人类赎罪。
但这个神意却需要假人力来完成。说实在的,耶稣在犹太地区传道三年多,确实得罪了不少人。
作为一个先知,耶稣说自己是弥赛亚,也就是救世主,但他的学说倡导爱世人、为你的敌人祈祷,并不主张以武力向罗马帝国宣战,建立地上的以色列国,于是,他得罪了那些期待弥赛亚复国的犹太人。
作为一个爱人思想的实践倡导者,耶稣亲近被传统犹太人视为"不洁"、"污秽"的麻风病人、税吏、妓女,于是他得罪了传统保守派的犹太人。
作为一个宗教改革家,耶稣以中下层犹太人为基础组织他的教会,提出过一些"原始共铲主义"的思想,痛斥那些注重形式主义,同时借着"献祭"来营收钱财的祭司和文士,于是,他把这些人也得罪了。
因为这些原因,耶稣几乎把所有能得罪的、特别是有势力的犹太人全都得罪光了。此外,耶稣还他说他是上帝的儿子,要建立一个王国,这样,罗马人也开始变得紧张起来。
犹太人的大祭司该亚法非常想要除掉耶稣这个眼中钉,就在耶稣门下的叛徒犹大的帮助下抓捕了耶稣。然后就去见罗马总督彼拉多,说有个叫耶稣的家伙要谋反,应该把他处以死刑。
当时的犹太王国属于罗马帝国的属地,所以杀人这种大的司法权地方的官员和宗教界人士是不掌握的。
在那之前不久犹太人刚刚闹过一次起义,虽然很不幸的是被罗马镇压了,但罗马方面一听到有人声称要谋反那真是相当的紧张呢。于是彼拉多就叫人把耶稣带过来,要审问他。
严格来说彼拉多其实不想杀耶稣,因为实际上整个事情就是犹太人自己内部的教派冲突,跟他没多大关系。
但奈何大祭司威胁他说,如果不处死耶稣就去报告皇帝说他纵容谋反犯人,彼拉多就只好妥协,但为了跟这个事撇清关系,他还特意在犹太民众面前洗洗手,说杀了这人的罪孽跟他无关。这样一来,耶稣最终被钉上了十字架。
众所周知,世界三大宗教中,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创始人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唯独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人们对他的历史真实性存有争议。
有人说,"救世主"耶稣原本是一位凡人,而不是神明。他的家在巴勒斯坦北部伯利恒的拿撒勒小镇上。
父亲约瑟,母亲玛利亚,耶稣在家里排行老大,下面还有3个弟妹。因家境贫寒,耶稣自幼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父母是虔诚的犹太教信徒,每年去耶路撒冷诵经朝拜,总是携耶稣一同前往。
后来,耶稣创立了基督教,率12个门徒云游四方,奔波传教于巴勒斯坦各地,试图重建繁荣的大卫王国。他的布道说教,给广大贫苦民众带来了福音,激励了他们的斗志。但这引起了罗马统治者的仇视,以"背叛罗马罪",把他钉死在耶路撒冷东郊橄榄山的十字架上。
有人则认为,历史上并没有耶稣这个人。他不过是人为塑造出来的"救世主"个没有生命的偶像"而已。不是耶稣创建了基督教,而是基督徒臆造了神明耶稣关于耶稣的生平事迹,多数来源于《新约全书》,而《新约全书》是基督教产生一个多世纪后才成书的。
另外,直到公元354年,罗马天主教会方才确定耶稣诞辰纪念日。为什么要选择12月25日这一天呢?原来,从农神节开始,白天逐渐变长,黑夜逐渐变短,太阳赐予人们的光明和温暖与日俱增。把耶稣的诞辰日定为和农神节在同一天,无非是表示耶稣的降生就是太阳的再生,耶稣就像太阳一样普照众生。
有人还强调说,最早的基督教徒大部分是犹太人,《马太福音》把耶稣说成是犹太国王大卫的子孙,从而使他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后来,随基督教在世界各地的广泛传播,必须把耶稣说成是全世界各地民众的救世主。基督教既已接受了犹太教信奉的上帝耶和华,就只好把耶稣说成是耶和华的独生子。
然而,这又产生了新的矛盾:教徒心目中的上帝是威严神圣而又高尚纯洁的,绝不可能与凡人女子生儿育女……于是,有人绞尽脑汁编造出童女玛利亚因"圣灵感孕"这样一个天衣无缝的奇思妙想的说法来。
很多国家把12月25日,定为耶稣的降生日,圣诞节!基督教将耶稣称为救世主。可以说耶稣的形象,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宗教本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一种体现,在信仰中总要有一个可以引领我们的人走下去,而这个人选被定为耶稣,是因为耶稣的勇敢正义遭到了黑暗的敌视被钉在十字架上,所以感化了生活在苦难中的人们,让他们愿意去相信世界的美好,所以这时候耶稣是否真实存在以及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