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密旨的大意是说:你们要尽心去寻找好的医生和会修身养性的道士,这件事情很重要,你们一旦遇到这样的人,一定要对其家属好生看待,对其本人则要好好保护,送到北京来,哪怕你们推荐和保送的人不合我的本意,我也不会怪罪你们的,倘如你们当地没有这样的人,而听说外地有的话,也一定要告诉我,这件事情要保密并且要慎重处理好。
这道密旨到底写了多少份,当时发给了多少人,发给了哪些人?现在已经难以查清,但就目前知道的情况来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有9份,台北故宫保存6份,而且一模一样,一字不错。按照常理推算,一般内容文字相同的谕旨,都是由亲近大臣代笔,唯独这道密旨,则是雍正帝本人一笔一笔亲自书写的,而且十分工整,足见雍正帝对这道密旨的重视和缜密。
清史专家的确在清宫档案中发现了在圆明园开始生火炼丹药的记载,并且自开炉之日起,炼丹的活动便一直没有停止过,而且由于雍正帝感觉服用丹药的效果不错,还多次将在宫内炼出的丹药赏赐给朝廷大臣和将领服用。
雍正帝死于丹药之说,虽然在20世纪40年代就有人提出过,但一直没有拿出具体的详细的原始历史记载来证明其说法的正确性,而李国荣研究员则使“雍正死于丹药说”趋于完善。李国荣提出了如下的理由:
(一)雍正帝死后的第二天,刚刚即位的乾隆皇帝就下令驱逐了炼丹道士。如果炼丹道士没有犯下什么大的错误,乾隆帝不会在万机待理之时急于处理道士,并为此专门发布上谕给予解释。
(二)乾隆帝在上谕中特别强调,雍正帝喜好“炉火炼丹”虽确有其事,但只不过是“游戏”而已,并不吃用丹药。如果雍正帝真的不吃丹药的话,乾隆帝就没有必要加以解释了。这等于告诉人们:此地无银三百两。
(三)在乾隆帝驱逐道士的同一天,乾隆帝告诫宫中太监、宫女不许乱传“闲话”,免得皇太后“心烦”。雍正帝如正常死亡,能有什么“闲话”会引起皇太后“心烦”呢?而这“闲话”又是什么呢?
这些清宫档案的记载,使人不得不推测:雍正帝是因为服用了过多的丹药中了毒才死的,就等于死在了炼丹药的道士之手。至于乾隆帝为什么不将炼丹的道士砍头,李国荣是这样分析的:乾隆帝很可能效仿唐太宗李世民死于丹药而唐高宗李治不治罪炼丹术士的做法,家丑不可外传。不将炼丹的道士治死就可以说明雍正帝不是死于丹药中毒,将大事化小。这可以说明,乾隆帝驱逐道士的手法与唐高宗一样,这也可以反过来证明雍正帝的死因与唐太宗是一样的。
众所皆知,炼丹所用的原料之中有黑铅,而黑铅则是一种有毒金属,服食会使人中毒,过量则致人死亡。因为在清宫档案《活计档》中就明确记载,在雍正帝死亡前12天,200斤黑铅被运进圆明园内作为炼丹之用。
雍正帝因服食丹药中毒死亡的说法,目前已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
春药中毒: 雍正帝因长期贪恋女色,乃至乱服春药可能是导致雍正帝最终猝死的直接原因之一。
朝鲜史料有一条说法:“雍正晚年贪图女色,病入膏肓,自腰以下不能运用者久矣。”
这是一种新的说法。主要支持者是康熙皇帝第八世孙金恒源先生,他这样认为:雍正称帝执政13年,基本上处在众叛亲离、孤家寡人之态势。他在生命垂危时请同胞兄弟出山辅助又遭坚辞,其情其状其心态之苦也就可想而知了。此外,在雍正七年后,由于政敌被杀的杀、关的关,基本上也都摆平了,相对以前而言,雍正帝多少有了一点“闲”。而帝王一旦有了些“闲”,也就开始贪图女色,病也就随之暴露了出来。
概括起来则是,雍正帝因长年勤政,体力大量透支,而他还相信“天人感应、阴阳祸福”之说,因此,他心神不宁,夜不能寝,惧怕报应,以致神经衰弱,为了扭转这些,加之长期服用丹药,导致体内大量积毒,是导致他猝死的直接原因。
上一篇:惊疑:秦始皇灵魂仍可统治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