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来源未解之谜-物理学对时空起源的探索(6)

2019-12-10 09:29 3593 移动版

  圈量子引力

  即使这种理论是正确的,从热力学的角度来看,时空的基本构成也可能什么都不是。姑且这么说,如果时空由某种东西编织而成的,那织造它的“线”又是什么?

  目前一个还算实际的答案就是圈量子引力(loop quantum gravity)理论。该理论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阿什特卡等人发展而来,将时空构造描述为就像一张展开的蜘蛛网,网线上携带着它们所通过区域的量子化的面积和体积信息。每根网线的末端最终一定会连在一起而形成圈状——正如该理论的名字——但这与更著名的弦理论的“弦”没什么关系。弦理论的“弦”在时空中来回运动,而圈量子引力的“网线”则构成了时空本身:它们携带的信息定义了周围时空构造的形状。

  由于这种圈是量子的,所以该理论也定义了一个最小面积单位,非常类似于在普通量子力学中,对氢原子一个电子的最小基本能量态的定义。这种面积量子是大约一个普朗克单位那么大的一个面。要想再插入一根面积更小的“线”,它就会跟其余的“网线”断开。它不能与任何其他东西连接,只好从时空中退出。

  定义了最小面积带来了一个令人欣慰的结果,就是圈量子引力不能被无限挤压到一个无限小的点。这意味着在大爆炸瞬间以及在黑洞中心,它不会产生那种打破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方程的奇点。

  2006年,阿什特卡和同事报告他们利用这一优势进行了一系列模拟,他们用爱因斯坦方程的圈量子引力版本反演了时钟倒转,以可视化形式展示了大爆炸之前发生了什么:宇宙如预期那样反向演化,回溯到大爆炸时。但在它接近由圈量子引力决定的基本大小极限时,一股斥力进入奇点迫使其打开,成为一个隧道,通向另一个先于我们宇宙之前而存在的宇宙。

  今年,乌拉圭大学物理学家鲁道夫·甘比尼和美国路易斯安那大学的乔奇·普林也报告了相似的黑洞模拟。他们发现,当一个观察者深入到黑洞核心时,遭遇到的不是奇点,而是一条狭窄的时空隧道,通向空间的另一部分。

  “排除了奇点问题是一项重大成就。”阿什特卡说,他正和其他研究人员一起辨认那些留在宇宙微波背景上的特征标志。宇宙微波背景是宇宙在婴儿时期迅速膨胀残留的辐射。那些标志则可能是由一次反弹留下来的,而不是爆炸。

  圈量子引力论还不是一个圆满统一的理论,因为它没有包括任何其他的力,而且物理学家们也还没能说明,正常时空是怎样从这种信息网中出现的。对此,德国马克思·普朗克万有引力物理学研究所的丹尼尔·奥利提希望在凝聚体物理学中寻找灵感。他在物质的过渡阶段生成了一种奇异相态,这种相态可以用量子场论来描述。宇宙可能也经过类似的变化阶段,奥利提和同事正在寻找公式来描述这一过程:宇宙怎样从一系列离散的圈过渡到光滑而连续的时空。“我们的研究还处在初期阶段,还很困难。我们就像是鱼,游在难以理解的时间之流的最上游。”奥利提说。探索的艰难使一些研究人员转而追求另一种更抽象的过程,由此提出了著名的因果集合论(causal set 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