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死亡之谜:逃到日本了(9)

2019-05-29 17:45 3585 移动版

  “你们说的一点也不错,”杨国忠面对这些使节也不好发火,所以耐住性子解释说,“可那是在望贤宫,是在咸阳,现在我们这里是马嵬驿,马嵬驿,懂不懂?我现在就是有钱,想给你们买吃的又到哪里去买呢?”

  双方就食物的有无争吵了起来,这时,李亨和陈玄礼不失时机地跳了出来,向禁军官兵宣布:“杨国忠打算谋反。”

  有一些没有完全被陈玄礼收买的士兵不信,李亨与陈玄礼指着站在不远处与吐蕃使者说话的杨国忠,煞有介事地说:“你们还不信?那你们看,那个逆贼正与胡虏商量要劫皇上,把你们这些人全部杀死呢!”——这番话太具煽动性了,因为杨国忠当时所站的位置恰好是禁军士兵目力所及耳力所不及的地方。加上长官红口白牙的指控,所有的人都因之认定杨国忠是叛贼,于是,乱箭齐发,将杨国忠射死。

  厄运很快就降临到了杨玉环的头上,“误会”也随之而来。

  《新唐书·后妃传》云:“(玄宗)西幸至马嵬,陈玄礼等以天下计,诛国忠,已死,军不解,帝遣力士问故,曰:‘祸本尚在!’帝不得已,与妃引诀,引而去,缢路祠下,裹尸以紫茵,瘗道侧,年三十八。”

  这段出自好古成癖、常常以“惜墨如金”自诩的宋人宋祁之手的文字有些不该省的地方省略了。

  比如“诛国忠”后面应加上一个“国忠”方能和下文的“已死”衔接上,再比如“缢路祠下”中的“缢”这个动作是谁发出的?换言之,是杨玉环“自缢”,还是别人“缢之”?倘若是“自缢”,谁为她“裹尸以紫茵”?这些问题初看起来似乎只是行文时的问题,实则不然,如果没有人对杨玉环的死提出疑问那还罢了,但现在偏偏有人对她的死亡与否(是否死在马嵬驿)提出了怀疑,《新唐书》给人的回答就有些不尽如人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