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头骨有两个穿孔(安娜声称她“发现”该头骨时,穿孔就已存在),估计是在摆设时用于固定头骨,而该穿孔明显是用近代机械工具钻出来的。安娜曾经在六、七十年代将它交给多兰德和惠普(Hewlett-Packard)公司的晶体实验室鉴定,得出了它是由一整块水晶雕刻而成的结论。多兰德告诉尼克尔,他没有发现水晶头骨的物理性质与自然形成的石英水晶有任何不同,其水晶“是如此接近在加州卡拉维拉斯(Calaveras)郡巨大的水晶矿发现的水晶,我猜测其原来的水晶块就是从那里来的……”研究玛雅文化的专家汉蒙德(Norman Hammond)则认为,这个水晶头骨在解剖学上非常逼真,更象是西方进入科学时代以后的产物:“它最可能是16-18世纪的死者纪念物。如果其源自文艺复兴时期的想法并非不可能,那么根据它所用的水晶块体积是如此巨大,我们无法排除这种可能,即它是在清代的中国,为一位欧洲客户制造的。”尼克尔向安娜要求对水晶头骨做进一步的年代鉴定,却被安娜以已经鉴定过了为由拒绝。
既然安娜不再允许对米歇尔-黑吉斯头骨做科学鉴定,我们只有回头来看看大英博物馆的水晶头骨的情况。这个头骨据说来自墨西哥,被一位西班牙军官带到欧洲,卖给一位英国收藏家。这位收藏家死后又被法国古董商博班(Eugene Boban)获得,转卖给纽约的一家公司,再卖给大英博物馆。从造型上看,这个头骨比米歇尔-黑吉斯头骨更象是阿兹台克人的作品,因此大英博物馆在以前对它的说明是“可能源自阿兹台克--不早于殖民地时期”。近来,大英博物馆科学研究部对它做了进一步的鉴定,认为其水晶很可能来自巴西,而且有用制造珠宝用的转盘加工的痕迹,而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美洲人并无这种技艺。这些痕迹以及其高度光滑的表面表明,它是用传统的欧洲技术雕刻的。在19世纪初期,有大量的巴西水晶被运到德国,与传说的相反,博班可能是在德国得到了这个水晶头骨。
因此,大英博物馆现在将这个水晶头骨的说明改为:“可能是欧洲作品,19世纪。” 如果米歇尔-黑吉斯头骨象一些专家认为的那样,与大英博物馆的头骨有同一来源,那么它也很可能是在19世纪在德国制造的。既然这些水晶头骨可以肯定绝非是玛雅人的作品,很可能是19世纪欧洲人的创作,那么笼罩在水晶头骨上的那层神秘光环也就消失了。那么又如何解释许多人在看到水晶头骨时所感到的那种魔力?甚至连多兰德本人,在他获准研究米歇尔-黑吉斯头骨的六年间,也觉得有神秘体验。他说他在与水晶头骨共处时,能听到一种“非常安静又非常引人注意,象是从高音银钟发出”的声音。他还从水晶头骨上看到“其他的头骨,高山,手指和面容”等影像。但是他也承认,这些现象并非米歇尔-黑吉斯头骨所特有,因为他从博物馆借来一个水晶球后,这些现象也都一一感觉到了,虽然较不显著。
上一篇:你不知道的月球十大秘密
下一篇:水浒传六大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