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子究竟是怎么形成的?为何只有佛教中出现舍利(2)

2020-04-25 14:12 33898 移动版

  佛家高僧舍利子

  “舍利子”发光之谜

  释迦牟尼的俗家名字叫悉达多,他生活在距今2500—2600年以前,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的一个王族子弟,受过良好的教育。

  悉达多年轻时因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和种姓制度,提出了“四姓平等”的主张。为了推广自己的宗教理论,他经过6年苦行,遍访名师,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宗教哲理的观点。此后,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一直在印度的北部和中部传播教义,发展信徒,逐渐形成了一大宗教。

  释迦牟尼活了80岁,后来在婆罗双树下逝世,火化以后,他的骨灰被8个国王分取,建塔供奉。因骨灰被称作舍利子,这塔当然也就称作舍利塔了。

  以后,有不少高僧死后,骨灰也被称作舍利子,当作佛宝收藏起来。

  前几年,我国的一些寺院相继出现“舍利子”半夜发光的奇迹。漆黑的夜晚,寺院中的“舍利子”竟发出荧荧的磷光,或暗红,或淡紫,或浅黄,美丽而又诡异。一时间,善男信女纷纷前往瞻仰。“舍利子”为什么会发光呢?笃信佛教的人认为,修行程度的高低、悟道是否彻底,决定其在佛教世界中等级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