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洗浴外,罗马人对观赏各类表演也颇为钟情。也许是征服世界的战争造就了罗马人好斗的性格,当年令罗马观众称绝的很多戏目在今人看来都极为残暴。罗马戏剧中的打斗情节往往需要演员真刀真枪地实战。据说有一出剧的结尾,罪有应得的坏人被熊撕成了碎片。演出时,扮演坏人的演员会在最后一幕由一个死刑犯替下,然后便是观众最为期待的恐怖场面。
与罗马相比,秦汉时代中国的文艺表演要温和许多,但观者对伶人的态度也并非充满善意。为了取乐,汉代的贵族经常强令侏儒进行说唱表演。演出时,侏儒们上身赤裸,下着肥大的长裤,时而击腹作鼓,时而吐舌耸肩,以此滑稽的姿态取悦观众。其实,最受汉代人喜爱的娱乐活动应是博弈。就像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六博具中,一个骰子竟然有18个面,只可惜其玩法如今已失传。
死后的生活,不论是在罗马还是中国,都是一件重要的事。此次展出的马王堆出土的彩绘棺材,与意大利那不勒斯出土的有夫妻胸像的石棺,就都极尽装饰之能事。中西虽然传统不同,但是对于墓葬都是很讲究的。据专家介绍,尊贵的王侯要使用重要的殓具,比如中山靖王刘胜夫人窦绾的金缕玉衣,王公贵族下葬时还有丝绸做的幡,各种陪葬的陶器、人俑、漆器。而古罗马则会用各种器物来盛装骨灰,从大理石、陶罐、青铜罐,一直到在当时被视作高精尖技术的玻璃罐子。
千年后的交集
在秦汉与罗马并立的几个世纪里,两大帝国都曾试图与对方建立联系,而所谓的“试图”,就是跨过横亘于两国之间的安息。
罗马对中国的兴趣最初来自丝绸。汉武帝时,张骞两度出使西域,中国的丝绸、漆器、炼钢技术随之传到了中亚,后又经由安息等国进入罗马。然而此一“经由”却让罗马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为在罗马市场上,安息商人把丝绸的价格提高了至少100倍。尽管如此,这种昂贵而华丽的织物还是受到了罗马贵族的热情追捧。贵族们竞相追逐的结果是罗马丝价的进一步攀升,以至于为了购买一磅上好的丝织品,罗马人甚至需要付出 12盎司纯金,安息人则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当时的罗马人已经知道丝绸产自东方的一个国家,但因不晓其名,于是便称之为“塞里斯 ”(Seres),在希腊语中意为“丝来之处”。为了不再受安息商人勒索,并打开与塞里斯直接交易丝绸的通路,罗马曾多次对安息用兵,然而却绝少获胜。公元前53年,罗马将军克拉苏率7个兵团东征安息,结果军队大部分被歼,克拉苏本人也在战斗中阵亡,只有其长子曾布利乌斯率6000残兵得以逃脱。
富有传奇色彩的是,公元前36年,西汉将军甘延寿和陈汤在与匈奴作战时,发现匈奴军中有一支奇怪的步兵队伍,其作战方式与终日胶着在马背上的匈奴骑兵完全不同。有史学家推测,匈奴军中的那支步兵队伍就是当年从安息战场中逃出的罗马军团。
在汉代中国,人们习惯称罗马为大秦。汉朝为通往大秦所做的努力也曾因安息功败垂成。公元97年,东汉派以甘英为首的使团出访大秦。得知此事的安息人颇感不安。为了保住转卖丝绸的利益,当甘英一行到达波斯湾时,安息人故意隐瞒了借陆路也可到达罗马的事实,并且极力夸大在红海上行舟的危险,以此恐吓汉使。不明真相的甘英果然放弃了出使罗马的念头,两国因此又一次失去了建立官方交往的机会。
直到公元166年,即汉桓帝延熹九年,罗马人终于走进了汉桓帝的宫廷。然而,今天却有学者认为,这些罗马使者并非“大秦王”派来的,而是几个敢于冒险的商人。而今的这次“秦汉?罗马文明展”,或许才是两大帝国几千年来的第一次交集。
下一篇:百慕大三角现象疑与海底可燃冰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