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金殿“雷火炼殿”的三大千古之谜!(2)

2020-06-25 11:56 38022 移动版

  炼殿奇观并不神秘

  近年来,有关专家经反复的调查研究发现,这座金殿的各构件结合十分严密,殿内密不透风,在铸造时已为各种铸件留有热胀冷缩的系数,使之严丝合缝,又留有余地。当空气中水分增多,气压突变时,神像上便出现了一层水珠,犹如出汗;而殿脊上的海马内部是空的,与金殿相通,严密的殿内的温热空气上升从海马口中吐出并发出声响,水气遇冷而成雾状。

  至于“雷火炼殿”,原因是武当山气候多变,云层常带大量电荷。金殿屹立峰巅,是一个庞大的金属导体。当带电的积雨云移来时,云层与金殿底部之间形成巨大的电势差,就会使空气电离,产生电弧,也就是闪电。强大的电弧使周围空气剧烈膨胀而爆炸,看似火球并伴有雷鸣;而且金殿与天柱峰合为一体,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的放电通道,又巧妙地利用曲率不大的殿脊与脊饰物(龙、凤、马、鱼、狮),保证了出现炼殿奇观而又不被雷击。

  画蛇添足奇观隐退

  解放后,有关部门在金顶上安装了避雷针。想不到,这画蛇添足之举不仅使得雷击次数增多,损坏了父母殿,而且连金殿本身的“须弥座”也多次被损坏,金殿后的一棵千年古松也因此而丧生,且“雷火炼殿”的奇观也完全消失。

  湖北省丹江口市于1980年再一次对金顶实施新方案,安装了避雷网、避雷针。这一次,防雷问题解决了,但“雷火炼殿”再也没有重现过。如何做到既要防雷保护文物,又要使金殿重现“雷火炼殿”的奇观,则又是留给现代科学工作者和文物学家所要解开的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