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炸机一直都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性威慑武器,而重型轰炸机更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存在,在二战中,德国的陆地装甲部队就是配合战场轰炸机急速推进的,大户了了一场场震撼的闪电战,但是德国的战术轰炸机偏多,重型轰炸机却很少,二战德军最大的飞机ju390轰炸机也仅仅只生产了两架,而且还没有使出什么效果,德军就已经失败了。
随着德国在不列颠空战中的失败,德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东线战场上,意图在东线打开局面。但是国土庞大的苏联,抵挡住了德军的冲击,于是德国陷入到了两线作战的苦逼境地。而且在盟军缓过劲来之后,德国的众多工业区也遭受到了美军的轰炸。
而随着美国的参战,欧洲上空德军的空军优势渐渐被抵消,德国的BF-109战斗机、FW-190战斗机已经抵挡不住了,于是恼羞成怒的德国意图建造一个能够横跨大西洋的重型轰炸机,那就是二战德军最大的飞机ju390轰炸机,它能够携带炸弹横穿大西洋,飞到纽约的上空进行轰炸。
而且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德国对重型轰炸机的兴趣大增。只要针对美国进行轰炸后,然后横跨美国,在太平洋日本占领的岛屿降落。可惜的是,在太平洋战争的中后期,日本的前期获得的优势,逐渐变为劣势,之后ju390轰炸机的生产列装也由此不了了之了。
德国作为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能够在二战之前的十年内憋出一个空军,已经是实属不易。再加上当时的技术要求打不到,重型轰炸机的生产研发太过于好钱了,而且重型轰炸机的生产经费是普通轰炸机的十倍,自然杜军选择生产更多的俯冲式轰炸机。
再加上根据当时德军战术思想的定位,也没有什么重型轰炸机的战术。德国集中力量发展战术空军,其战术核心是夺取制空权后,用战术轰炸机配合装甲部队进行快速的进攻,这和德国闪电战的总体思路是吻合的,因为德国在装备了一部分装甲部队之余。
无力将全部陆军机械化,其炮兵仍然靠马车机动,完全跟不上装甲部队的推进速度,为了给进攻矛头以火力支援,战术空军实际上被当作火炮使用,为了配合这个战术,德国对战术轰炸的精确性极为看重,而在当时战术轰炸想要精确,俯冲轰炸机是唯一的选择。
德国只能依靠迅速有效的消灭敌人的作战部队,占领敌政治中心,力求用最小的消耗结束战争,才可能取得胜利。苏德战场上德国的失利就是最高指挥因为过大的战争消耗,在作战重心上摇摆于夺取政治中心还是资源产地。
结语:在二战中德国并不是造不出重型轰炸机,只是重型轰炸机的消耗太大,钱财还是小事,主要是油料在二战中后期德国是极度缺乏的,在机上也不符合德国战略战术,所以才没有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