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象一张照片会有多值钱,但是看了下面的数字你便会惊讶万分。一张照片居然可以值430万美元的高价,成为
德国艺术家安德列亚斯·古尔斯基称,他被莱茵河的美景深深吸引,因此拍过无数莱茵河的美照。《Rhein II》便是他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最大的一张,这个系列的其余5张大小不一的照片现在分别陈列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慕尼黑现代美术馆和美国格兰斯通艺术博物馆中。 摄影界也有人分析,这幅照片之所以天价,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艺术家的艺术地位、作品的艺术地位、同类作品的价格标准、作品本身的稀缺性、作品尺幅、作品的保存性、人为炒作等因素造就了这张世界上最贵的照片。这也是当代艺术价格复杂与混乱的原因之一。正如英国摄影师兼评论家格里·巴杰所著的《摄影的精神》中所言:“摄影师的摄影产生于实际问题,艺术家的摄影产生伦理问题。”古尔斯基的作品应该是一副能产生伦理问题的艺术家的摄影作品。 必须承认,在人们的本性中,大多数人都在追求所谓的“自然美”,即我们对现实世界中自认为美好事物的自然描摹,“然而,如果我们由于爱好美好动人的题材,就反对较为平淡的作品,那么这种偏见就很容易变成绊脚石。”(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导论中所述)。的确,在艺术家的创造中,有很多内容并非是要遵循“自然美”法则的,例如:少人关注的主观题材、艺术家内心感受下的主观表现手法、抽象的表现、作品象征性符号的运用、非常规的造型、非常规的色彩,总之在艺术家的创作中有太多内容要表达,而所谓的“自然美感”并不能满足艺术家的表现欲,所以,艺术本身就并非是为“自然美”服务的,艺术自古以来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期都是千变万化、面貌不同的。 所以笔者认为,对待这样的世界上最贵的照片我们应当理性的看待,不应对艺术产生什么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