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一日地上一年:西游记奇怪设定藏恐怖玄机(2)

2020-05-27 10:05 36313 移动版

  应该说,吴承恩在写作时,基本上都有注意维持这个设定。

  比如在写因青牛精孙悟空屡次上天庭求救,写作时,作者特意强调孙悟空和众仙上下天庭,往返时间很短,短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孙悟空想到去天庭求救,于是“急翻身纵起祥云,直至南天门外”……(雷公)“遂与天王、孙大圣径下南天门外。顷刻而到(金兜山)”……哪吒兵器被收,孙悟空想再搬救兵,哪吒说:“不必迟疑,请大圣早去早来,我等只在此拱候。”……火德星君放火无效,孙悟空又去请水德星君,“遂辞别水德,与黄河神急离天阙”。

  孙悟空一共几次上天庭求救,相隔时间又有多久呢?

  孙悟空第一次向天庭求救,是在遭遇黄袍怪(奎木狼)时,当时是贞观十六年的秋冬之交。

  贞观十七年的春天,到平顶山时,孙悟空派夜游神上天求救,让玉帝帮忙“装天”。若按照“天上一日,下界一年”的概念来套,孙悟空是在天界黄昏时分来查黄袍怪身份,第二天的大清早,就又来麻烦玉皇大帝。玉帝挺烦孙悟空的,愤愤然说:“这泼猴头,出言无状,前者观音来说,放了他保护唐僧,朕这里又差五方揭谛、四值功曹,轮流护持,如今又借天装,天可装乎?”幸亏同是佛派出身的哪吒挺身而出,帮孙悟空解决了难题。

  贞观十九年的冬天,即距离上次两天后的晚上,孙悟空因青牛精的事情再上天庭。

  贞观二十年春天,因蝎子精事情,孙悟空上天宫找卯日星官帮忙(天界六七点钟)。端午时分,因真假美猴王事再上天庭(天庭中午)。秋季(天界当天下午),因牛魔王事情,哪吒与西天罗汉都出手相助。

  贞观二十三年的春天,稍稍消停了两天后,因小雷音寺黄眉老怪事情,孙悟空请二十八宿帮忙。

  贞观二十七年的正月十五(天庭凌晨时分),孙悟空大战犀牛精,后请来二十八宿中神仙帮忙。

  当然,孙悟空借兵的次数实在太多,《西游记》又是一个百万字的长篇,一些细节上有照顾不到的地方,也在所难免。

  既然天界的时间是下界人间的360倍,也就意味着天界的一分钟,是下界的三个时辰(6个小时)。孙悟空在天庭的时间再短,来回一两分钟还是要的,那也就是小半天的功夫。

  正因为时间倍数相差悬殊,太白金星才会提醒孙悟空,再耽搁,估计小唐僧都出世了。

  那么,吴承恩费尽心思来搞“天上一日,下界一年”这个奇怪设定,究竟有何深意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一段原著第一回第一段的文字:

  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再去五千四百岁,交亥会之初,则当黑暗,而两间人物俱无矣,故曰混沌。又五千四百岁,亥会将终,贞下起元,近子之会,而复逐渐开明。到此天始有根。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子会,轻清上腾,有日有月有星有辰。日月星辰,谓之四象。故曰天开于子。又经五千四百岁,子会将终,近丑之会,而逐渐坚实。至此,地始凝结。再五千四百岁,正当丑会,重浊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水火山石土,谓之五形。故曰地辟于丑。又经五千四百岁,丑会终而寅会之初,发生万物。历曰:“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至此,天清地爽,阴阳交合。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寅会,生人生兽生禽,正谓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于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