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为地下砖砌建筑,分左右两室,都是长方形,拱形穹顶,开启石门,进入墓室,单墓室东西横宽3.8米,南北纵长4.6米,高3.4米。墓葬使用的青砖,是由精土烧制而成,建筑成型后,砖砌的表面还进行过细细的打磨,这也再次证明墓主人有着非比寻常的身份地位。这个墓分成东西两个室,两室墓大部分都是前后室,就跟现在家里住房一样,前边是客厅,后面是居室,没有把床搁到客厅里去的,墓葬也一样,前室上供,祭祀的,后面是比如夫妻两个棺材搁在后面的,或者一个人的棺材也搁在后面,这个墓挺怪,居然是东西两室。
让专家们好奇不已的是,放置陪葬品的墓室地面并不平坦,而是从墓室边缘开始,向墓室中心弧面隆起,呈现出龟背状。这是一种极其罕见的墓葬地面处理方式,把墓室地面做成中间凸起、四周落下的龟背状,是要把棺椁和陪葬品放在凸面顶端,避免墓室渗水的影响。如此高规格的墓葬形式,进一步证明了专家此前的判断,墓主人必定是举足轻重的皇族成员。
随后的发现让专家们睁大了眼睛:厚厚的尘土掩盖下,陪葬的器皿发出隐约的金色光芒。这让大家激动不已,这些随葬品是否会透露出关于墓葬主人的秘密呢?随着墓葬内积尘的清理,随葬品开始一点点露出了本来面目。考古人员共清理出250多件各种陪葬品,有金器、玉器、铜器、漆器等。
陪葬品再次印证皇室身份
就是在这些漆器上,专家发现了 “大康七年”、“大康八年”、“十年”三个纪年,古代“太”与“大”时常通用,“太康”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年号,墓主人与这位两晋时期的开国皇帝,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发现墓葬的山东临沂一带古称琅琊,太康元年,也就是公元280年,西晋皇帝司马炎分封他的叔叔为琅琊王,此后在整个西晋时期,这一支皇室成员一直生活在临沂一带。专家分析,墓葬的主人必定与琅琊王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