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美人不腐尸体之迷

2021-05-12 14:20 45123 移动版

这些“睡美人”已经睡了几百年了,他们仍然能保持着不腐尸体,皮肤富有弹性,并且有着水分,仿佛是真睡着了一样。他们当然不会还活着,但是他们却是不朽的,至于为什么这些睡美人会保持不腐尸体,多数迄今为止还是个无解的谜团。

法国睡美人去世百年后容颜依旧

圣女贝尔纳黛特

圣女贝尔纳黛特已经去世了130多年,但至今她依然栩栩如生。

 

贝尔纳黛特苏毕胡是法国卢尔德的一名农村少女。14岁时,她第一次梦见了圣母马利亚。后来又多次梦见她。不久,贝尔纳黛特便离开家人,进入讷韦尔的修道院,也就是如今她的遗体所在之处。这名性格温和的修女终生体弱多病,但她却使周围人经常感受到鼓舞。在天主教会正式封她为圣徒前,所有认识贝尔纳黛特的人都认为她是圣人。

圣女贝尔纳黛特35岁逝世,1879年安葬。在她被封为圣徒之前,天主教会三次要求挖出她的遗体进行检查。许多医生、神父与名望之士目睹了各次挖掘的过程。在经过126年之后,遗体应该只剩下骨架。然而,圣女贝尔纳黛特的每次出土记录中都提到,尽管她手里握的念珠已经生锈,但她却是个不腐尸体:皮肤柔软而富有弹性,面容栩栩如生。

如今,朝圣者涌到法国的讷韦尔,瞻仰安详地躺在玻璃棺内的睡美人遗容,亲眼目睹她奇迹般完美的容颜。她的故事也将许多现代科学家吸引到法国的讷韦尔,他们将对圣女贝尔纳黛特的不腐尸体进行研究。

“睡美人”是因为“皂化”现象?

圣女贝尔纳黛特

“皂化”现象可以变为不腐尸体,睡美人身上是否发生了这种现象?杰奎琳泰勒,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郊外的芒特艾达学院丧葬服务教育教授。她除了从事丧葬服务教育,同时也是享誉国际的遗体修复与保存专家。杰奎琳说:“在我对不腐尸体的研究过程中,最让人着迷的,就是圣女贝尔纳黛特。她栩栩如生,是保存最完好的不腐尸体。”

杰奎琳说:“在尸体分解过程中会发生一种现象,就是所谓的‘皂化’,也就是身体的脂肪转化为‘尸蜡’,这是一种蜡一样的黏稠物质。”简而言之,体内脂肪转化为某种肥皂,使得肌肤丰腴、容光焕发。皂化有其神秘之处。科学家还不了解,是什么促使体内脂肪转化为类似肥皂的物质的。有人认为应该是化学与地理条件的共同作用。杰奎琳说:“皂化妙就妙在它并不是随处可见的现象,它应该是遗体内外因素的结合。”

然而圣女贝尔纳黛特不是风干的木乃伊,也没有因为皂化而肿胀滑腻。她静静躺在金边玻璃棺中,秘密仍然埋藏在庄严的微笑之后。这微笑已经保持了126年多。她的遗体将过去与现在连接在一起,她是温和与谦恭的楷模。

清代睡美人高姑娘

清代古人高姑娘

在南安水头埕边村,有两位200多年前的古人:高姑娘。她们是一对姐妹,名叫“榜娘”和“瓜娘”。据说古时两位姑娘一心向佛,姐妹医术精湛,常行善事。虽许人,但未出嫁,各自辞了婚事,并各自在20岁出头的时候,不吃不喝,但饮茶水。死后,五脏六腑也未清除,直接塑像,或者由于被外表塑像密封的原因,未腐烂,成不腐尸体,两百多年后还是宛如活人一样的身骨。

肉身成佛像

清代古人高姑娘

我国确实存在这种以肉身塑像的例子,但一对姐妹同时肉身塑像的,倒是闻所未闻。高姑娘姐妹只是距今两百多年的人物,年代不远,而且在族谱中有记载辈分排行,在村中留下诸多故事,村中健在的高龄村民,对这一对姐妹的故事还记忆犹深,能够讲上几则,也足见影响之深远。据知弘一法师来双灵寺中,受这对姐妹故事的感动,还曾留下亲笔所书“愿一切众生悉得成佛”等珍贵墨宝。

马王堆女尸

马王堆女尸

1972—1974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三座汉墓,是20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墓中出土三千多件珍贵文物和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这具不腐尸体是人类防腐史上的奇迹,被医学界命名为“马王堆尸”而成为同类尸体的学术专称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掘,在我国的考古界算得上惊人的发现,在世界考古学史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因为,时隔2000多年,墓室的女主人——西汉长沙国丞相利苍夫人辛追的尸体以及葬具和附葬品,都保存得格外完好,特别是女尸,外形完整无缺,全身柔软而有弹性,在往她体内注射防腐剂时,她的血管还能鼓起来。除眼球突出,舌头外吐等体表变形外,其他特征完全像刚死的鲜尸。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历史悠久的湿尸,出土后震惊世界。此后发现的类似古尸均被考古界归为“马王堆尸型”。

马王堆女尸

曲裾素纱褝衣,西汉早期,衣长160厘米、通袖长195厘米、袖口宽27厘米、腰宽48厘米,衣重仅仅48克,折叠起来也就一个火柴盒大小,1972年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曲裾素纱单衣衣领相交,曲裾(三角形衣襟)由左向右掩,衣服较长,款式类似当时流行的上下衣裳相连的深衣。多数学者认为贵为丞相夫人的辛追欲露华丽外衣纹饰,因此在衣袍外罩单衣,这样既可增添其华丽,又可使花纹不太明显而产生朦胧美感。也有人认为其当时作为内衣穿着,是一种性感内衣。

安徽砀山清代女尸

2001年3月,在砀山城西关梨园小区建筑工地,在建筑作业时,在4米多深的地下突然发现一座清代古墓。该墓为一大型双棺墓,两棺相距一米,均南北向,一号棺居东,二号棺居西为一单棺,棺内尸体已腐。

让人惊奇的是,人们在打开一号棺时,棺内一股奇特、浓郁的香味扑面而出,方圆几百米都能闻到。更令人惊讶的是,棺内一具女尸居然保存完好,就像刚刚入葬时一样。这具不腐尸体头发乌黑,脑后盘有发髻,皮肤白皙,肌肉丰满并富有弹性,而且关节仍可曲伸,肌肉尚可注射针剂。尸体的完好程度是安徽甚至中国整个考古史上都难得一见。该女尸长164公分,重44公斤,肢体匀称,身材修长,椭圆形瓜子脸,裹足、足长不到15公分,可谓“三寸金莲”。指甲涂有红色指甲油。是一位绝色的年轻睡美人。

安徽砀山清代女尸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她的喉部有横、纵两条呈T字状的致命伤痕。苏馆长说:“纵伤创口9厘米、横伤创口达12.3厘米。经医学专家鉴定其致命凶器应是双刃剑类刺器。”更让人奇怪的是,这具不腐尸体的臀部尾骨上长着一个酷似尾巴的肉囊。也就是这个肉囊,让人们将她与乾隆的香妃联系在一起。不过此女的具体信息也是众说纷纭,是个未解之谜

不腐尸体为何不腐

正常情况下,尸体一般入土半月不到就会腐烂,为何这具尸体经过200多年的历史却完好无损?一些学家认为可能是这样的:

首先,安葬时进行了严格的药物处理。打开棺木时,里面五分之一全是中药。后因见光见风而消失。现在知道的药物就有麝香、冰片、木香、灯心草等。这些药物起到了棺内杀菌、消毒、吸潮的作用。除此之外,尸体表面还涂了一层乳黄色蜡状药物,腰部最厚处达到3毫米。虽然周身薄厚不均,但已经形成了一个药物蜡壳,既可杀死细菌、防止细菌入侵体内,又避免了体内水分的蒸发,起到尸体本身的杀菌、消毒、保湿、保鲜作用。

其次是葬具好、埋藏深、密封严。从葬具看,棺为楠木、椁为柏木,均有木质坚硬,纹理细密,耐腐朽的特点。从埋藏地下四米来看,春夏秋冬终年温度基本不变。棺木分为六层密封,棺内空气、湿度与外界隔绝。这几种原因使棺木几成真空。再次是尸体失血、失水。苏馆长说,该女子颈部的T形伤痕,动脉、静脉全被切断,致使全身血液流尽、大量水分的减少也抑制了细菌的繁殖。最后由随葬衣物可知其死亡入葬时间为寒冷的冬季,这也为不腐尸体保存完好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楼兰美女

楼兰美女

1980年穆舜英发掘出一具女性干尸,始称“楼兰美女”。是迄今为止新疆出土古尸最早的一具,距今约有三千八百年的历史。科学测定该女子死时为四十五岁左右,生前身高1.57米,现重10.1千克,血型为O型,出土时她仰卧在一座典型风蚀沙质土台中,墓穴顶部覆盖树枝、芦苇、侧置羊角、草篓等。古尸身着粗质毛织物和羊皮,足蹬粗线缝制的毛皮靴。发长一尺有余,呈黄棕色,卷压在尖顶毡帽内,帽插数支翎,肤色红褐色富有弹性,眼大窝深,鼻梁高而窄,下巴尖翘,具有鲜明的欧罗巴人种特征。

死后不腐的老妇

地处北京东南部的河北省香河县,有一个叫胡庄子的小村子,在1992年,一位普通老人的一觉睡去没有醒来,但却给这个小村子笼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村里传说这位老太太成仙了….这一事件众说纷纭,神秘莫测。

死后不腐的老妇

老人名叫周凤臣,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去世时88岁。发生在老人身上的现象却实在很奇怪,所以后来很多人就因为好奇或是迷信的原因来看老人,甚至还有人向杨家索要水井里面的饮用水,认为老人就是喝这个水成仙的。说老太太成仙了显然是一种唯心的说法,没有科学根据,但是老人的身体为什么会成为不腐尸体?

尸体不腐的猜测

关于周凤臣老人现在的状态,一些学家教授认为老人的身体现在是干尸状态。不过单纯的干尸需要经过复杂的人工程序,不然接触到空气,尸体就发生了一些变化。也有学者认为老人的不腐尸体现象是一个有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巧合事件,从而符合尸体形成干尸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