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日本街头撒尿 一泡童子尿再掀舆论波澜

2019-08-10 16:17 10349 移动版

  一泡童子尿,拉出的不是文明,而是拉出了仇恨。昨天香港媒体关于“小孩日本街头撒尿被阻止,中国大妈拒认错”的报道,再一次将中国孩子在境外街头的一泡小便,浇起一番舆论的波澜。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对骂。骂媒体的不厚道,骂家长太任性,骂有钱的中国人又在外面丢脸。一个评判或者探讨中国人如何让行为方式更文明的话题,总是以不文明的语言来对骂,看来,旁观者管好自己的嘴巴,已经比家长管好孩子的童子尿,似乎更加要紧些了。

  幸好有视频。短短几秒钟,见证了一位中国家长的不妥,也见证了这家港媒不足取的传播心态。事实证明,传播心态的不文明、对于事实真相的刻意歪曲,远比一泡撒在塑料袋里的童子尿,对于社会的伤害程度来得更大。

  从文明的基本素养来看,撒在塑料袋里的童子尿,虽然比撒在当街的路面上有进步,但依然不值得中国人为之欣喜。这位中国家长,应该接受舆论的批评与指责。但这并不意味着批评报道的媒体,可以将道德的优越感建立在恶意的无中生有之上。视频显示,这位中国家长,面对日本记者的突然出现,只来得及解释没让孩子把尿撒在地上,对方就转身离去了,既没“强调自己并无不妥”,也未表现出“毫无歉意”的傲慢。但这家港媒的解读,却表现出了主观演绎之后的鄙夷感。这种对于新闻事实在传播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无知与无畏,着实令人惊叹。

  整个事件,其实没必要再去为“人有三急”而辩护,也没必要为孩子年幼难耐而解释。这泡撒在塑料袋里的童子尿,已经照出了国人文明素养的差距。中国的家长已经有了进步,但还应该更加努力。这是明摆的事实。

  但这泡童子尿的文明意义并不只在于此,它照见着的是所有围观者的内心世界。有卑劣的恶意,有急躁的怒骂,也有忿忿的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