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盐:新型毒品
有新闻报导指出,该男子服用的是一种叫做“浴盐”(Bath Salt)的新型毒品。不过目前,虽然警方的毒理报告还没有正式公布,但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这种“浴盐”到底是何方神圣。实际上,这种让人“丧尸化”的“浴盐”是一种卡西酮类(cathinone)衍生物,包括MDPV和MDMA等复杂的违禁物质。
“浴盐”是一种新型毒品。
当今各国的法律,特别是刑法,都强调“法不禁止即许可”,也就是说,如果法律没有规定某件事情是违法、犯罪行为,则这样做就不是违法的,更不会坐牢。于是,“设计过的毒品”(designer drugs)就应运而生:即在现有违禁药物的分子结构中一些无关紧要的地方加以修饰,得到一系列与原来的药物结构不同、效果却差不多甚至更强的物质,便可以合法的拿来出售了。更省事的办法,就是发掘拥有和现有的违禁药物类似精神作用的药品,并把这些未被法律明文禁止的“亲戚”当做新型毒品销售,实际上就是打了一个法律上的时间差。
卡西酮类衍生物就是这样的新型毒品。MDPV简称亚甲基二氧吡咯戊酮,早在1969年就被人工合成,但到了2004年时,它作为神经刺激性物质的作用才被人逐渐重视起来。而当时的美国法律并未对它作出任何限制,可以光明正大的制造和出售。
当然,根据1986年通过的法案,它没经过美国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审查、批准,所以不能用作食品或药品。不过这也不难规避,销售商们用一个小伎俩就能应付过去:我卖的这个是“浴盐”或“花肥”,不是药品;我还特别在商品外包装上标明了“禁止人类服用”(not for human consumption),FDA总管不了这么宽吧?
于是乎,含有MDPV、MDMA等精神类化学物质的新型毒品,就这样堂而皇之的摆在便利店、酒吧里出售,市面上甚至有“云彩9”、“白马”等品牌之分,“浴盐”的诨名就从此而来。实际上,这些卡西酮类衍生物的亲戚,就是甲基苯丙胺 (methamphetamine),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冰毒!
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2011年7月,DEA实在看不下去了,对此类物质发布了为期一年的临时禁制令,制造、销售“浴盐”的行为被视为犯罪加以打击;同时加紧对其进行研究,争取在禁令到期前推动国会立法,将它们列入毒品目录之中。
具体而言,从上面这个图就可以看出“浴盐”与LSD的差别究竟有多大了。也许是LSD的光芒实在太劲,久而久之竟然成为了所有“致幻剂”的代称,这倒很像是“Jeep”原本是个商标,后来却成为了一类汽车的通称了。
那么,这些冰毒的“亲戚”,其危害与LSD相比又如何呢?答案是,也许更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