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备感痛苦为何仍趋之若鹜?
“每个周末,孩子在书人度过,我在书人的门外度过,风雨无阻。付出的辛苦和钱就不提了,难受的是明知希望渺茫,却硬着头皮、铁了心把他往里送。”一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把孩子送进了书人,我很揪心。”
这位家长的话反映了南京数万中小学学生家长的心声,很多家长陷入两难:不得不将孩子送进这家培训机构的同时,却对自己的“妥协”感到忧虑、纠结甚至痛心。“家长们每次说到书人,都希望这个机构不要出现,但回头还是排着队地把孩子往里送,打心里感觉到被书人牵着鼻子走。”二十九中的一位学生家长说。
记者调查了解到,为孩子赢得升学筹码是家长们选择书人最为重要的原因。书人牢牢把握住了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心理,形成一条“书人考试评星级--名校认可--想择校找书人”的生源链,从而形成了收益丰厚的利益链,在这个利益链中,教职人员是最大的赢家。家长们甚至觉得书人的考试比学校的考试更重要。书人每次考试,南京都要有上万名学生为之紧张忙碌,考试结束后,家长们会像盼升学考试那样期待好成绩。“孩子是书人的几星学员”成了学生之间、学生家长之间互相攀比的主要内容。
然而与其学员规模不相称的是,真正能通过书人“圆梦”的学生仅占5%,其他95%基本是陪衬。南京拉萨路小学某学生家长告诉记者,书人会通过考试不断给学员分班,一个年级三千多人最终只有150人左右可能获得“五星级学员”或智力大比拼一等奖等证书。
“去吧,他只能当绿叶,几千人里面选拔百十人。不去吧,班里90%的同学都去上了,放弃就意味着掉队。”力学小学三年级某学生家长表示,他有一种被“绑架”的感觉:书人画了一块择校的大饼,让数万家长、学生不得不围着它转,即使有再多的不满也奋不顾身地向前冲。
更令家长们疑窦丛生的是,书人以其严格的“保密”体系,将他们拒之课堂门外。“孩子上了3年,我没听过一次课。”一位刘姓家长说,“书人给我感觉总有些怪,谁也不知道里面在干什么,说不好听的,就像在组织传销。”
记者屡次提出试听,都被工作人员以“干扰教学秩序”“没有先例”等理由拒绝。即使提出先交钱后听课,也被告知“孩子可以,家长不行”。一位教育界人士分析,“神秘”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课上得不咋的;二是有见不得人的秘密,如违规聘请中小学在职老师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