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眼中海洋中的有毒生物都是非常美丽的,比如说澳洲蓝环章鱼就是这样的,但是毒鮋却正好与之相反,它长相非常的丑陋,就像一个整容失败的鱼类,因此它也被称之为石头鱼,不过毒鮋的毒性却非常大,人被刺中后会被活活疼死。
毒鮋其鳍棘的前侧沟内有发达的毒腺,可分泌毒液。与其同科的虎鲉也具相同毒性的毒液,人被刺可引起中毒。刺后不久即可有恶寒、发热,伴全身不适、恶心、呕吐等,有时可持续数天高热。
毒素吸收后有心悸、心率改变、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性损害及血压降低等心血管损害;重者有休克、惊厥、谵妄及呼吸困难,甚至呼吸麻痹而停止。所以一般人不要轻易接触石头鱼,不然就是身死道消的下场。
毒鮋形状恐怖,体貌甚丑陋,活像一块石头,蛰伏在海底石堆中,不易被发觉。毒鮋虽然丑陋,但却肉质鲜嫩,没有细刺,营养价值很高,有生津、润肺的药用功效,皮肤不好的人吃了,还能起到美容的作用。
毒鮋全部是天然的,无人工养殖,一年四季都有,它的分布也很广,在任何海域都有,但以热带及咸淡水交界为多。石头鱼主产于菲律宾、印度、日本和澳洲,而在国内则产于台湾、江南一带,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广西、海南、山东等省份也有。香港海域亦有石头鱼出产,当地称“石崇”。
石头鱼除了外表丑陋和含有剧毒外,也因其肉质极为鲜美而被列为席上珍品。晚清的李鸿章曾派专员远赴马良镇采办毒鮋,作为宴请各国驻华使节及外交官员的珍馐美味;在上世纪80年代一年可捕上万斤,足见它的受欢迎程度。不过因过度捕捞,2000年后已难觅石头鱼的踪迹。目前国内石头鱼的价格每斤在400元左右,但依然有价无市。
石头鱼虽然外表丑陋且有剧毒,但其肉色雪白,肉质鲜嫩,而且没有细刺,营养价值很高,春夏两季最肥,入冬后鱼味更浓。石头鱼太小的肉少,食之无味,3-4斤左右最适合烹饪。石头鱼的烹调手法也有很多,可炖煮、清蒸、焖制,亦可做成刺身,皆是美味。
石头鱼的皮和肉需分开蒸,其皮很厚,切去最表面的一层皮后,用果皮清蒸。蒸好后鱼皮呈半透明啫哩状,口感滑溜,但略带甘苦味,不是每一个人都喜欢,故一般都是去皮蒸制。石头鱼肉清蒸后,颜色如雪,鲜美嫩滑,富含胶质。除主骨外,石头鱼没有其它骨刺,肉厚且多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