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10年前,社会上发生了一些不寻常的事,做学问竟然慢慢成为一种时尚。互联网才刚刚出现,一大批叫嚣着“我来告诉你!”揭露各类真相的网站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小十所说的真相是指那种仿佛在嘲笑世人说“天呐,这么棒、这么出名的事情这个世界居然还不知道!”如果真要说的话,这里面确实有些不错的网站,他们的信息来源比较靠谱。可更多的只是随随便便复制粘贴一些陈旧的都市传说,便贴上“新知识”的标签。但事实摆在那儿,总有认真探索的人会发现,伪科学终究是要靠边站的。
10. 野餐其实和种族色彩无关
令人惊奇的“事实”
你喜欢去野餐吗?那你应该感到羞愧。picnic(野餐)其实是“pick a nigger”(挑一个黑鬼)的缩写,而且最初是用来描述大批被凌迟处死的犯人。
真相
根据以往经验我们总结出了两条规律:第一,如果一个单词所谓的真相听起来带有过于浓厚的种族色彩而难以被人们接受,这十有八九就是假的;另一规律则是,假如在同一篇法语文章中用了两个形态相像的单词,那么这两个词大多拥有相同的出处。
“Piquenique”(郊游野餐)这个法文单词可追溯到1692年,比南方一些国家推出的凌迟刑法早了至少一个半世纪,那时候这些国家甚至都还没出现呢。1750年左右这个单词冲进了英文的语言行列,用来指代社会团体的各种聚会,不过就算是在当时,这个单词也并没有在美利坚共和国人民的口中出现。
直到1819年亚拉巴马州(Alabama)加入联邦,成为美国第22州时,老美才真正接触到这个词,并且picnic(野餐)这个词早在此前20年表示的就已经是现代人们周知的含义了。另外,单词lynching(凌迟)在内战(Civil War)时期(1861年4月12日–1865年4月9日)才得以广泛使用,所以“野餐”这个单词从来就与种族色彩没有半毛钱关系。
9. 死在斯大林手上的人数绝对不比希特勒的多
令人惊奇的“事实”
希特勒是20世纪当之无愧的超级大坏蛋。但你知道吗,被斯大林处死的人数其实要比希特勒杀的还多。被这个苏维埃独裁者杀掉的人的数目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两千三百万至六千万,而希特勒杀害的群众为两千万,相比较之下,他看上去似乎比斯大林仁慈得多。
真相
或许你觉得六千万听起来太夸张了,没错,这只不过是个噱头罢了。整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斯大林执政时期不过一亿六千万的人口,再加上德国入侵时期保守估计有另外一千八百万的人民被杀害,照此推算,苏联根本就没什么人口能给斯大林统治。
这个与实情不符的传言来自于美国在冷战时期对苏联古拉格集中营(gulag)里死亡人数的错误估计。苏联当时不愿公开监狱中的死亡人数,美方的军事分析员便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手头的资料来作出评估,结果就严重夸大了真实的数据。直到后来苏联的军事档案被拿出来研究,人们才发现实际死亡人数其实不到一百万。这一数据虽然依旧令人心痛,但至少远远不及我们想象中的数量多。
历史学家蒂莫西·斯奈德(Timothy Snyder)认为,加上20世纪30年代苏联遭遇的大饥荒而饿死的人,死于斯大林之手的确切人数应在六百万到九百万之间,而希特勒在德国杀害的平民达到了一百一十万至一百二十万。
8. 丘吉尔并没有牺牲考文垂
令人惊奇的“事实”
1940年11月14日,考文垂(Coventry)几乎被纳粹空军夷为平地,将近600人遇难,而这都是丘吉尔的“功劳”。英国军部曾拦截了一条纳粹的军方情报,该情报透露了德军袭击考文垂的详细作战计划,但威严的首相大人却选择了沉默,而不是让德国人发现他们的电报已经被破解并放弃此次袭击。首相大人该举动导致了考文垂无法摆脱最终的惨剧。
真相
历史上没有任何直接的证据可以表明丘吉尔就这样任由考文垂被德军炮轰了。二战后人们开始质疑,为什么纳粹军的电报代码被破解后,考文垂仍然受到如此毁灭性的袭系,于是前文提到所谓的“事实”便开始广泛流传。然而破译密码并不代表就能一劳永逸,人一倒霉起来喝凉水都塞牙,对位于伦敦西北部80公里的布莱切利园(Bletchley Park)来说,11月14日就是那倒霉的一天。
2001年,历史学家迈克尔·史密斯(Michael Smith)出版了《X电台》(Station X)一书,书里记录了二战时期英方情报代码破译者承认他们搞砸了这件事。他们知道一场大规模袭击即将来临,但都以为攻击目标是伦敦。他们甚至解码出了德军给考文垂编的代码是“Korn”,但只认为该词代表的是雷达站。没有人警告考文垂的市民,因为谁也不知道这座城市将面临空袭。第一波炸弹从天而降时,一切都太晚了。
7. 黑色星期天不会让你自杀的
令人惊奇的“事实”
1933年,匈牙利钢琴家莱索·塞莱什(Rezs? Seress)创作了“黑色星期天”(Gloomy Sunday),这首曲子被认为是历史上最致命的音乐。上百个听过这首曲子的人自杀了,其中包括塞莱什本人及离他而去的女友——这正是该曲创作的缘由。“黑色星期天”在美国盛行的十年内不断有人自杀,使得很多国家也封杀了这首曲子。
真相
如果你身处20世纪30年代中期,正值全球经济大萧条高峰,生活中有大量冲击把你推向自杀的边缘,相较之下这首忧郁的歌曲根本不值一提。仅1937和1938这两年,美国的自杀率就创下了史上最高记录,自杀人数高达四万,而这恰巧是“黑色星期天”的盛行时期。把人们自杀的原因归咎于这首歌就像在说大萧条期间会出现自杀高峰期是因为嘎嘎小姐(Lady Gaga)演唱的歌曲进入周唱片排行榜一样,二者其实毫无关联。
理论上我们无法证明这个曲子就是这一系列自杀事件的导火索。虽然电视和媒体的报道均为上文中提到的“事实”内容,即“黑色星期天”导致了人们的自杀行为,但2010年的一项研究表明自杀的产生和该音乐没有直接关系。
6. 塔夫脱总统没有被浴缸卡住
令人惊奇的“事实”
塔夫脱(Taft)是美国历史上最胖的总统。他真的太胖了,以至于当他坐进白宫浴缸后生生被卡住,足足用了六个人才把他从浴缸里拖出来。
真相
遗憾的是,真相并不像“哟妈妈”笑话(译注:“yo momma”jokes 哟妈妈笑话,一般以Yo momma is so为开头创造出夸张的一句话。例如:Yo momma is so fat she doesn’t need a car to travel the globe. 哟妈妈胖到连环游世界都不用开车)那样夸张。塔夫脱的确很胖,但他有适合自己庞大体积的特制浴缸。“卡在浴缸并且被六个人抬出来”的故事不过是一个民间传说而已。
塔夫脱是绝对不可能被卡在其私人定制的浴缸里,因为在他进入白宫前就已经使用这个浴缸好几个月了。这个浴缸可以轻松容下4个大男人,甚至可以放进一只河马。此外,也没有直接的证据可以证实这个事件,我们能得到最接近真相的传闻也不过是白宫内几个员工口中的小道消息罢了。
这个白宫传闻很可能只是单纯的名人丑闻。塔夫脱的特大号浴缸使他的体重获得了外界极大的关注,不过大部分相关评论都是负面的。另外,在他担任美国总统期间,曾代表政府成功限制了陶瓷制造商们不正当的贸易垄断行为,这起官司也被形象地称为“浴缸信任关系”(Bathtub Trust)。这也难怪一些讽刺作家会将这些事情添油加醋,并慢慢演变成为当今的民间传说了。
5. “得救了”和过早埋葬无关
令人惊奇的“事实”
英文常用语“saved by the bell”(直译为:被铃声所救。通用语的意思为:得救了)的来源要比你想象的更加恐怖。人们从前会在尸体的手腕上绑一根绳子,该绳子链接了棺材盖子上的一个铃铛,以防止发生过早埋葬。如果你在被埋之后醒了过来,就可以疯狂地摇晃铃铛让人来救你,这个短语便由此产生。
真相
即使这种所谓配备了铃铛的“安全棺材”确实存在,也和这个短语无关。
“saved by the bell”(得救了)与“throw your hat into the ring”(欣然迎战)、“on the ropes”(命悬一线)、“roll with the punches”(逆来顺受)和“out for the count”(失去知觉)等词的出处一致,均为拳击用语。如果硬要将它和死亡扯上关系,只能说这二者都直接出自拳击比赛。在拳击赛中,响铃代表了比赛结束,Saved by the bell这种表达来源于竞技场上被打趴下的拳击手只有在铃声响起,比赛宣告结束时,才算真正得救了,否则分分钟都有可能被打死。
与此相似的还有另一个短语“dead ringer”(直译为:会发出响声的东西,通用语的意思为:极为相似的人或物),大量的网站也认为此短语与在棺材上放铃铛的行为有关,但它实际上起源于19世纪的赛马运动(译注:当时用ringer来表示比赛时冒名顶替的马,而dead则类似于中文里“热死了”、“甜死了”的“死”,在此表示酷似)。
4.基督教没有抄袭其他宗教
令人惊奇的“事实”
他为童贞女所生,由天使宣告出生,并被三个牧羊人养大。在30岁时接受洗礼,被人们称为“得人渔夫”(fisher of men),有12个门徒,还能使死人复活。他最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后复活。他的名字是荷鲁斯(Horus),比耶稣还早出现的古埃及太阳神。这些都是圣言,该不会骗人的吧?
真相
自从2010年2月16日Youtube上的疯狂偏执巨星——Zeitgeist(一个视频上传者,名字可译为时代思潮)制作了一个关于基督教和其他宗教的对比纪录片后,基督教正大光明抄袭其他神话(如古埃及神话中的太阳神荷鲁斯和波斯神话中的光明之神密特拉)的说法风声四起。在这更早之前,2003年3月出版的《达芬奇密码》(Da Vinci Code,美国作家丹·布朗所著)一书中就提到了这点。不过我们从未在更具学术性的论坛上看到过这些言论,因为这根本就是一派胡言。
网上有人声称基督教几乎所有的一切都来自于荷鲁斯,该言论遭到了真正的古埃及学者们强烈的反驳。埃及没有任何记载表明荷鲁斯为童贞女所生,有12门徒或被人称为“得人渔夫”。也没有记录可以证明他能使死人复活,尽管他自己确实死后又复活了,这也不过发生在其孩童时期。
这些“瞎编乱造”的人也颠倒了罗马之神密特拉的传说。丹·布朗(Dan Brown)提出其死亡后三天又复活实乃无稽之谈。
3. 最疯狂的法令全是骗人的
令人惊奇的“事实”
政治家们批准了不少极为愚蠢的法案。你知道吗,在图森(Tucson)女性穿裤子是违法的;加利福尼亚州的人在放置捕鼠夹前必须要拿到狩猎许可证;在英国城市切斯特杀害威尔士人是合法的。
真相
你曾经在线读到那些所谓的疯狂法案都是不折不扣的谎言。绝大多数要么是纯属虚构,要么是为了达到幽默的效果而被故意曲解。
我们上面提到的加利福尼亚州在2002年出台的捕鼠法案就是被故意曲解的一个例子, 加州SB1645法案限制了为谋取利益而捕杀哺乳动物的人(如灭鼠人在你家地下室处死臭鼬),但同时明确指出在家中灭鼠的行为是完全合法的。
其余的一些疯狂的法案实在是太陈旧,太晦涩难解了,都不知道被淘汰了多少次。1403年,王储亨利五世下达了一道极端的指令:杀光所有的威尔士人,将他们彻底逐出切斯特。现代的切斯特居民是幸运的,因为旧时代的谋杀法案已经永久失去法律效用了,即使严格上来说它从未被废除。这跟图森在19世纪发布关于女性不允许穿裤子的法案情况一样(反之亦然)。
我们看不惯那些老掉牙的特殊法案,政府也是如此,法案的出台不代表就要永世沿用,政府也不需要付出高代价来废除它。直到2013年,密西西比的法律文书上仍有奴隶制的相关条例,但这并不意味着居民真的去开辟一片殖民地也不犯法。
2. 高呼“加油!加油!加油!”并非排犹
令人惊奇的“事实 ”
你之前有高呼过“hip hip hooray!”(加油!加油!加油!)吗?那可有点排犹了哦。“hip hip hooray!”源自拉丁语Hieroslyma est perdita(英文为Jerusalem is fallen,译作耶路撒冷完蛋了!)。1819年在德国人追杀犹太人的大暴乱中,该惯用语曾是作战呐喊的口号。
真相
对于该惯用语源起何处众说纷纭。呼声中最高最权威的说法是它和种族歧视无关。
权威的高质量平装书《词汇短语起源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Word and Phrase Origins)写道,毫无证据能证明该惯用语源自上述拉丁故事或1819年的大暴乱。该书作者认为,18世纪末该惯用语就已应用于生活中,比反犹太人活动至少早了20年。还有人认为该惯用语始于1818年,并指出暴乱分子为激进拉丁学生的可能性为零。
暴乱期间德国人用“Hep!Hep!”(加油)的战斗口号很可能和牧人的呐喊有关,说明暴乱分子认为犹太人同动物没什么两样。“加油!”也可能就是一句祝酒词。1827年出版了一本关于剑桥大学仪式的书,其中写道,“加油!”在19世纪20年代初期被用作祝酒词。相信是我们对网上得到的信息过于盲从才让该惯用语的意思变化如此轻易吧。
1. 尼古拉·泰斯拉没有开创20世纪
令人惊奇的“事实”
他发明了交流电、雷达和无线电传输,单他一人的成就便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他就是尼古拉·泰斯拉(Nikola Tesla)。他的科学成就是值得被人铭记的。
真相
毫无疑问,泰斯拉是超级天才,他的大脑仿佛能装下整个星球;当然,历史耍了他的事也毋庸置疑。但互联网上的人们把他那需要团队力量才能完成的丰功伟绩全都归功于他一人名下,致使线上漫天都是他的传奇故事。
交流电可谓当今世界的一大能源,也是泰斯拉在今天受到赞扬的重要因素。尽管泰斯拉远胜托马斯·爱迪生(一直搞不清直流电),不过并非只有这两位科学家对电流进行了实验。伽利略·费拉里(Galileo Ferraris)几乎是和泰斯拉在推出新发明的同时做出了相同的突破。查尔斯·布兰德力(Charles Bradley)、弗里德里克·海思尔万德(Friedrich Haselwander)、威廉·斯坦利(William Stanley)、伊莱修·汤姆生(Elihu Thomson)等都推动了交流电的可行性。
雷达也是如此。海因里希·赫兹(Heinrich Hertz)、古格里莫·马可尼(Guglielmo Marconi)、克里斯建·修斯马雅尔(Christian Hulsmeyer)等在泰斯拉之前都研究过雷达,不过就算泰斯拉这种不容置疑的天才也需要像罗伯特·华生·瓦特(Robert Watson Watt)这样的人帮他改进该体系。同理,无线电传输也不完全是这个怪才的一人之功。我们应当赞美泰斯拉的成就,但将20世纪的主要发明只归功于他一人,无疑是无视了数十位未被赞颂的科学英雄们的努力。
上一篇:扒光它!你就能看到比基尼哦!
下一篇:吃辣椒,能帮你续命吗?